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5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与时代性 | 第12-15页 |
1.5.1 国外城市滨水景观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1.5.2 国内城市滨水景观研究状况 | 第15页 |
1.6 课题预期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城市滨水景观与地域文化相关概念分析 | 第16-29页 |
2.1 水与城市发展的密切关系 | 第16-17页 |
2.2 滨水景观对城市的重要作用 | 第17-19页 |
2.3 城市滨水景观与人们生活的内在联系 | 第19-20页 |
2.3.1 滨水景观对城市局部小气候的调节作用 | 第19页 |
2.3.2 滨水景观的地标指引作用 | 第19-20页 |
2.3.3 滨水空间对人居环境的调节作用 | 第20页 |
2.4 城市滨水景观的形成因素分析 | 第20-23页 |
2.4.1 地理条件对滨水景观形成的制约因素 | 第20-21页 |
2.4.2 气候差异对滨水景观的不同影响 | 第21-22页 |
2.4.3 人文要素对滨水景观设计的影响 | 第22-23页 |
2.5 当今城市滨水景观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2.6 地域文化的概念分析 | 第24-27页 |
2.6.1 地域文化的相关定义 | 第24-26页 |
2.6.2 地域文化的主要特征 | 第26-27页 |
2.7 滨水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 第27-2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城市滨水景观与地域文化的结合方法研究 | 第29-36页 |
3.1 地域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再现 | 第29-32页 |
3.1.1 从传统中挖掘现代美 | 第29页 |
3.1.2 积极的将地域文化融入现代景观设计 | 第29-30页 |
3.1.3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元素的呈现 | 第30-32页 |
3.2 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法 | 第32-34页 |
3.2.1 对传统元素的提炼与重组 | 第32-33页 |
3.2.2 动态景观与静态景观相协调 | 第33页 |
3.2.3 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 第33-34页 |
3.3 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原则分析 | 第34-35页 |
3.3.1 自然性原则 | 第34页 |
3.3.2 人文性原则 | 第34-35页 |
3.3.3 文化性原则 | 第35页 |
3.3.4 与时俱进原则 | 第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唐山环城水系实例分析 | 第36-49页 |
4.1 唐山地域文化分析 | 第36-38页 |
4.1.1 唐山地域文化概况 | 第36页 |
4.1.2 唐山地域文化特征及种类 | 第36-38页 |
4.2 唐山环城水系的特点及各河段水文特征 | 第38-41页 |
4.2.1 唐山环城水系简介 | 第38-39页 |
4.2.2 环城水系各河段的特点 | 第39-41页 |
4.3 唐山环城水系滨水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 第41-43页 |
4.4 唐山环城水系地域文化应用现状分析 | 第43-44页 |
4.5 地域文化在唐山环城水系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构想 | 第44-48页 |
4.5.1 利用景观小品形式体现地域文化 | 第44-45页 |
4.5.2 在桥梁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 | 第45-46页 |
4.5.3 道路铺装中地域文化的体现 | 第46页 |
4.5.4 公共设施与地域文化的结合 | 第46-4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导师简介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5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