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对地域性庄园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内现状 | 第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的目标 | 第12页 |
1.3.3 课题研究创新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2 豫西窑院文化 | 第14-21页 |
2.1 豫西文化形成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 | 第14-15页 |
2.1.1 豫西地区的自然与地理环境 | 第14-15页 |
2.1.2 豫西地区的历史与沿革 | 第15页 |
2.2 豫西窑院民居形成与发展 | 第15-17页 |
2.2.1 豫西窑院民居的成因 | 第15-16页 |
2.2.2 豫西窑院民居发展 | 第16-17页 |
2.3 豫西窑院民居的文化内涵 | 第17-20页 |
2.3.1 儒家礼乐文化与窑洞民居 | 第17-18页 |
2.3.2 重操守的“士”精神与窑洞民居 | 第18页 |
2.3.3 天人合一的道学文化与窑院民居 | 第18-19页 |
2.3.4 吉样文化与窑院民居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豫西窑院民居建筑特色 | 第21-30页 |
3.1 豫西窑洞形式按建造方式区分 | 第21-24页 |
3.1.1 靠崖式窑洞 | 第21-22页 |
3.1.2 下沉式窑洞 | 第22-23页 |
3.1.3 锢窑的窑洞形式 | 第23-24页 |
3.2 豫西窑洞形式按空间布局区分 | 第24-26页 |
3.2.1 单孔窑式形式 | 第24-25页 |
3.2.2 串、并联式窑洞形式 | 第25-26页 |
3.2.3 其他窑洞形式 | 第26页 |
3.3 豫西窑院形式按建材区分 | 第26-27页 |
3.4 豫西窑院选址与营造 | 第27-28页 |
3.4.1 豫西窑院选址的条件因素 | 第27页 |
3.4.2 豫西窑院中窑洞的营造技术 | 第27-28页 |
3.5 豫西窑院的建筑细部特色 | 第28-30页 |
4 康氏庄园背景及其营造方式 | 第30-49页 |
4.1 康氏庄园背景分析 | 第30-32页 |
4.2 康氏家族的起源 | 第32页 |
4.3 康氏庄园所在地的环境构成 | 第32-33页 |
4.3.1 康氏庄园周边自然环境 | 第32页 |
4.3.2 康氏庄园的人文环境因素 | 第32-33页 |
4.4 康氏庄园选址中的风水形势 | 第33-35页 |
4.4.1 庄园周围依山傍水的选址基准 | 第34-35页 |
4.4.2 庄园选址原则中的靠山之势 | 第35页 |
4.4.3 庄园选址原则中的顺乘生气 | 第35页 |
4.5 康氏庄园的历史与现存遗存 | 第35-37页 |
4.6 康氏庄园中现存的遗迹概述 | 第37-48页 |
4.6.1 康氏庄园中心区域——寨上主宅区 | 第37-44页 |
4.6.2 康氏庄园中集会休闲中心——南大院 | 第44-45页 |
4.6.3 康氏庄园商业接待区域——栈房区 | 第45-46页 |
4.6.4 康氏庄园其他功能区域建筑遗留 | 第46-4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对康氏庄园现存建筑装饰艺术的分析与研究 | 第49-68页 |
5.1 康氏庄园整体布局分析 | 第49-51页 |
5.1.1 中心明确、严谨的局部风格 | 第49页 |
5.1.2 居中为尊、长幼有序的居住形式 | 第49-50页 |
5.1.3“宽房窄院”的院落形制 | 第50页 |
5.1.4 互融式窑房结合的院落组合空间 | 第50-51页 |
5.2 康氏庄园单体元素造型及特征分析 | 第51-54页 |
5.2.1 强调功能的倒座、门楼与过厅 | 第51-52页 |
5.2.2 权威之处的正房 | 第52页 |
5.2.3 居住功能的厢房、花厅、耳房 | 第52-53页 |
5.2.4 连接空间的垂花门、过道门、月亮门、影壁 | 第53页 |
5.2.5 古朴壮观的窑洞建筑 | 第53-54页 |
5.3 康氏庄园细部构件中的装饰艺术 | 第54-67页 |
5.3.1 庄园装饰细部 | 第54-61页 |
5.3.2 庄园装饰手法 | 第61-66页 |
5.3.3 庄园文化载体 | 第66-67页 |
5.4 小结 | 第67-68页 |
6 豫西窑院文化对康氏庄园室内空间装饰艺术的影响 | 第68-73页 |
6.1 豫西窑院民居的优势与不足 | 第68-69页 |
6.1.1 豫西窑院民居的优势 | 第68页 |
6.1.2 豫西窑院民居中的不足 | 第68-69页 |
6.2 豫西传统建筑的艺术价值 | 第69-71页 |
6.2.1 康氏庄园建筑空间的观赏布局特色 | 第69-70页 |
6.2.2 古典美学观在空间中的感知 | 第70-71页 |
6.3 对豫西室内外装饰的启示 | 第71-73页 |
6.3.1 对环境的充分尊重 | 第71-72页 |
6.3.2 吸纳建筑形态的精髓 | 第72页 |
6.3.3 对地方材料的广泛应用 | 第72-7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附录1 图录 | 第78-81页 |
附录2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