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律师制度论文

公平视域下的高等学校法律援助制度研究

致谢第6-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一)研究背景第12-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14页
            1、理论意义第13-14页
            2、现实意义第14页
    二、文献综述第14-21页
        (一)国内关于法律援助制度的研究第14-18页
            1、基于援助对象的法律援助制度研究第14-16页
            2、不同视角下的法律援助制度研究第16-17页
            3、基于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制度研究第17-18页
        (二)关于境外法律援助制度的研究第18-20页
            1、关于境外法律援助制度的阐释研究第18-19页
            2、关于境外法律援助制度的模式研究第19页
            3、关于境外法律援助制度的对比研究第19-20页
        (三)国内外关于高校法律援助制度的研究第20-21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20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20-21页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设计第21-22页
        (一)研究思路第21页
        (二)研究方法第21-22页
第二章 高校法律援助制度概述第22-31页
    一、高校法律援助制度的研究范围界定第22-23页
        (一)高等学校制度第22页
        (二)高校法律援助方式第22-23页
    二、高校法律援助制度的相关概念阐释第23-24页
        (一)援助第23页
        (二)法律援助第23-24页
        (三)高校法律援助制度第24页
    三、高校法律援助制度涉及的主体关系梳理第24-26页
        (一)高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第24-25页
        (二)高校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第25页
        (三)高校与工勤人员的法律关系第25-26页
    四、高校法律援助制度的法理分析第26-27页
        (一)权益维护的公平正义第26页
        (二)法律援助的人权保障第26-27页
        (三)高校管理的法治精神第27页
        (四)社会和谐的秩序要求第27页
    五、高校法律援助的典型模式第27-31页
        (一)域外高校法律援助的典型模式第28-29页
            1、美国法律诊所模式第28页
            2、德国多元化模式第28-29页
            3、台湾法律服务社模式第29页
        (二)中国大陆高校法律援助的典型模式第29-31页
            1、南京大学法律援助中心模式第29-30页
            2、北京大学法律援助协会模式第30页
            3、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法律援助中心模式第30-31页
第三章 公平视域下高校法律援助制度的价值分析第31-35页
    一、以精准全面援助促进个体公平生存,彰显公平价值第31-32页
    二、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人权保障,促进整体公平第32页
    三、以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落实教育民主,实现教育公平第32-33页
    四、以法治化的治理模式稳固校园安全 ,落实公平正义第33-34页
    五、以权益高效实现增益社会和谐,捍卫社会公平第34-35页
第四章 公平视域下高校法律援助制度的构建第35-44页
    一、高校法律援助制度的构建原则第35-37页
        (一)人文关怀原则第35-36页
        (二)效益原则第36页
        (三)协同原则第36页
        (四)全面监督原则第36-37页
    二、公平视域下高校法律援助制度的具体构建第37-42页
        (一)机构和人员第37-38页
            1、机构设置第37-38页
            2、人员组成第38页
        (二)设置标准第38-40页
            1、申请标准第38-39页
            2、审查标准第39-40页
        (三)法律援助的实施第40-42页
            1、模式选择第40页
            2、承接办理第40-41页
            3、备案梳理第41-42页
    三、高校法律援助与社会法律援助的衔接第42-44页
        (一)高校法律援助是社会法律援助的补充第42-43页
        (二)社会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第43-44页
结语第44-45页
注释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品质的培育
下一篇:绿色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实现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