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

东莞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2-15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选题意义第13-15页
            1.1.2.1 理论意义第15页
            1.1.2.2 实践意义第15页
    1.2 国内外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研究概述第15-20页
        1.2.1 国内研究情况进展第16-17页
            1.2.1.1 餐饮食品监管部门的历史变迁第16页
            1.2.1.2 国内餐饮研究情况进展第16-17页
        1.2.2 国外研究情况进展第17-20页
            1.2.2.1 新加坡小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策略第18页
            1.2.2.2 美国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第18-19页
            1.2.2.3 澳大利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第19页
            1.2.2.4 日本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第19页
            1.2.2.5 加拿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第19-20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框架第20-22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20页
        1.3.2 调查研究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抽验法)第20-21页
        1.3.3 案例分析法第21页
        1.3.4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东莞市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存在问题第22-30页
    2.1 东莞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现状第22-26页
        2.1.1 东莞市及其餐饮食品经营单位情况简介第22-24页
        2.1.2 东莞市餐饮食品抽查现状第24-26页
            2.1.2.1 2015 年东莞市餐饮食品专项行动情况第24-25页
            2.1.2.2 2016 年东莞市餐饮服务食品违法情况第25页
            2.1.2.3“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无证经营”违法行为历年情况第25-26页
    2.2 东莞市餐饮服务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第26-28页
        2.2.1 监管的滞后第26页
        2.2.2 监管的真空第26-27页
        2.2.3 监控检测体现不完善第27页
        2.2.4 信息资源缺乏第27-28页
    2.3 东莞市餐饮服务食品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8-30页
        2.3.1 法律法规、标准体现尚不健全第28页
        2.3.2 分段监管导致盲区第28-29页
        2.3.3 餐饮服务单位存在故意违法行为和无意违法行为第29页
        2.3.4 行业与社会监督力量僵乏第29-30页
第三章 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案件分析与启示第30-40页
    3.1 前言第30页
    3.2 典型案情介绍第30-34页
        3.2.1 基本情况第30-31页
        3.2.2 违法事实第31-32页
        3.2.3 原因分析与整改措施第32-33页
        3.2.4 涉案金额第33页
        3.2.5 相关材料第33页
        3.2.6 处罚依据第33页
        3.2.7 处罚建议第33-34页
    3.3 2014 年度广东省铝添加剂专项抽验情况介绍第34-36页
        3.3.1 抽验情况简介第34页
        3.3.2 样品分布情况第34页
        3.3.3 抽验结果第34-36页
            3.3.3.1 各类食品的抽验结果第34-35页
            3.3.3.2 各类餐饮服务单位的抽验结果第35-36页
            3.3.3.3 各地市的抽验结果第36页
    3.4 思考第36-39页
        3.4.1 面制品钟铝来源分析第36-38页
        3.4.2 铝的健康风险评估第38页
        3.4.3 吸取的教训与工作对策第38-39页
            3.4.3.1 依据法律法规合理合法的进行处罚第38页
            3.4.3.2 加强宣传力度第38-39页
            3.4.3.3 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第39页
    3.5 结论第39-40页
第四章 东莞市餐饮服务无证经营监管现状与策略第40-50页
    4.1 前言第40页
    4.2 东莞市餐饮服务无证经营定义第40-42页
        4.2.1 餐饮服务无证经营定义第40-41页
        4.2.2 餐饮服务无证经营的危害第41-42页
            4.2.2.1 质量和安全隐患大第41页
            4.2.2.2 安全生产风险高第41页
            4.2.2.3 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第41-42页
    4.3 东莞市餐饮服务无证经营成因分析第42-43页
        4.3.1 经营主体主观违法不办证第42-43页
        4.3.2 经营场所无产权证第43页
        4.3.3 设施、设备不达标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办证第43页
    4.4 东莞市餐饮服务无证经营监管深层次原因分析第43-47页
        4.4.1 政府监管层面的体制所限第43-44页
        4.4.2 监督力量的不足第44-46页
            4.4.2.1 执法人员过少第44-45页
            4.4.2.2 人员欠缺经验及专业性第45-46页
        4.4.3 经营者违法成本低第46页
        4.4.4 其它特殊情况所致的无证经营第46-47页
            4.4.4.1 少数民族的特殊性第46页
            4.4.4.2 人民群众的逆向行为第46-47页
    4.5 东莞市餐饮服务食品无证经营监管的对策第47-50页
        4.5.1 依法行政第47-48页
            4.5.1.1 落实主体因素,采用责任到底的方式查出无证经营场所第47-48页
            4.5.1.2 建立联合执法机制第48页
            4.5.1.3 严格执法,消灭“钉子户”第48页
        4.5.2 监管队伍建设第48-49页
            4.5.2.1 有效增加餐饮食品安全执法人员第48页
            4.5.2.2 打造专业化和职业化食品监管队伍建设第48-49页
        4.5.3 加强信息化管理,打造智慧食药监第49-50页
第五章 东莞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的对策第50-59页
    5.1 基本思路第50页
    5.2 国家关于食品安全治理的最新精神的理解第50-51页
    5.3 东莞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改革思路第51-59页
        5.3.1 东莞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监管环节的整合第51页
        5.3.2 东莞市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第51-52页
            5.3.2.1 监管队伍建设第52页
            5.3.2.2 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第52页
        5.3.3 东莞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第52-54页
            5.3.3.1 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第52-53页
            5.3.3.2 风险监控体系建设第53页
            5.3.3.3 应急体系建设第53-54页
        5.3.4 东莞市准入制与惩罚制度建设第54-55页
            5.3.4.1 建立严格的惩戒机制第54页
            5.3.4.2 建立并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第54-55页
        5.3.5 东莞市社会监督与社会协管制定建设第55-57页
            5.3.5.1 构建全民参与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第55页
            5.3.5.2 发挥餐饮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第55-56页
            5.3.5.3 建立和完善餐饮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机制第56页
            5.3.5.4 完善餐饮食品安全信息公布机制第56-57页
        5.3.6 东莞市食品安全监管其他有效建议与措施第57-59页
            5.3.6.1 美食街监管模式探讨第57页
            5.3.6.2 厨师食品安全培训制度第57-5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6.1 结论第59页
    6.2 展望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附录A《检验报告》(NO.GT1544111009)第65-68页
附录B《检验报告》(NO.GT1544111011)第68-71页
附录C《东莞市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抽样单》(抽样单编号:DGXMFZP193)第71-72页
附录D《东莞市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抽样单》(抽样单编号:DGXMFZP194)第72-73页
附录E《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结果通知书》(GT1544111009/GT1544111011)第73-74页
附件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自由度绳牵引并联机器人的主动柔顺控制
下一篇:客家黄酒多糖的提取分离、组成与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