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网络借贷平台刑法规制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1 个体网络借贷概述 | 第13-22页 |
1.1 个体网络借贷的概念和发展现状 | 第13-17页 |
1.1.1 个体网络借贷的概念 | 第13-14页 |
1.1.2 国外个体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1.3 国内个体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1.2 我国个体网络借贷平台的主要类型 | 第17-22页 |
1.2.1 信息中介型 | 第17-18页 |
1.2.2 自融型 | 第18-19页 |
1.2.3 担保型 | 第19-20页 |
1.2.4 债权转让型 | 第20-22页 |
2 我国个体网络借贷平台刑法规制存在的问题 | 第22-32页 |
2.1 个体网络借贷平台行为性质的认定问题 | 第22-27页 |
2.1.1 自融行为的涉罪问题 | 第23-24页 |
2.1.2 担保行为的涉罪问题 | 第24-26页 |
2.1.3 债权转让行为的涉罪问题 | 第26-27页 |
2.2 司法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2页 |
2.2.1 刑法介入多以结果为导向 | 第28-29页 |
2.2.2 刑法的打击面过宽 | 第29-32页 |
3 我国个体网络借贷平台规制的基本思路 | 第32-40页 |
3.1 个体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思路 | 第32-35页 |
3.1.1 审慎适用刑法规制 | 第32-34页 |
3.1.2 刑法规制与行政监管并重 | 第34-35页 |
3.2 个体网络借贷平台行为的出入罪标准 | 第35-40页 |
3.2.1 出罪标准 | 第36-38页 |
3.2.2 入罪标准 | 第38-40页 |
4 我国个体网络借贷平台刑法规制路径 | 第40-59页 |
4.1 个体网络借贷平台行为性质的认定 | 第40-54页 |
4.1.1 自融行为 | 第40-46页 |
4.1.2 担保行为 | 第46-51页 |
4.1.3 债权转让行为 | 第51-54页 |
4.2 个体网络借贷平台刑法规制的具体建议 | 第54-59页 |
4.2.1 限制非法集资类罪名的适用 | 第54-55页 |
4.2.2 对于债权转让等创新行为刑法应谨慎介入 | 第55-57页 |
4.2.3 加强部门间协作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