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1.1 支原体简介 | 第12-14页 |
1.2 鸡毒支原体病原学 | 第14-15页 |
1.3 鸡毒支原体的流行病学 | 第15页 |
1.4 鸡毒支原体的主要危害 | 第15-16页 |
1.5 鸡毒支原体疫苗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6 支原体的主要研究工具 | 第17-21页 |
1.6.1 基于转座子的载体 | 第17-18页 |
1.6.2 穿梭质粒载体 | 第18页 |
1.6.3 同源重组靶向基因敲除载体 | 第18-19页 |
1.6.4 生物合成法基因敲除技术 | 第19-21页 |
1.7 支原体的遗传转化操作方法 | 第21-23页 |
1.8 鸡毒支原体致病性相关因子 | 第23-27页 |
1.8.1 粘附蛋白 | 第23-25页 |
1.8.2 水解酶类 | 第25页 |
1.8.3 看家基因 | 第25-27页 |
2 研究目的 | 第27-28页 |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8-33页 |
3.1.1 菌种和质粒 | 第28-29页 |
3.1.2 主要器材 | 第29-30页 |
3.1.3 主要试剂 | 第30页 |
3.1.4 主要溶液配制 | 第30-31页 |
3.1.5 感受态细胞制备相关试剂 | 第31页 |
3.1.6 琼脂糖凝胶电泳试剂 | 第31页 |
3.1.7 研究中使用的软件 | 第31-32页 |
3.1.8 引物 | 第32-3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3-38页 |
3.2.1 鸡毒支原体基因组复制起始位点oriC预测及扩增 | 第33页 |
3.2.2 庆大霉素抗性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 第33页 |
3.2.3 GapA启动子-Lac Z转座子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3-34页 |
3.2.4 GapA启动子HA1转座子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4页 |
3.2.5 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34-35页 |
3.2.6 鸡毒支原体的转化 | 第35-36页 |
3.2.7 F36株突变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 第36-37页 |
3.2.8 阳性菌株的传代稳定性检测 | 第37-38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8-49页 |
4.1 鸡毒支原体遗传转化的方法建立 | 第38-40页 |
4.2 鸡毒支原体LacZ基因的表达及转座子突变库的构建 | 第40-42页 |
4.2.1 pMT85-LacZ载体的构建 | 第40-42页 |
4.3 鸡毒支原体穿梭质粒构建 | 第42-46页 |
4.3.1 目的条带的扩增 | 第42-43页 |
4.3.2 质粒鉴定结果 | 第43-44页 |
4.3.3 GapA–LacZ穿梭载体的构建及转化: | 第44-46页 |
4.4 鸡毒支原体HA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检测 | 第46-49页 |
5 讨论 | 第49-53页 |
5.1 鸡毒支原体转化方法的摸索 | 第49页 |
5.2 鸡毒支原体穿梭质粒的构建及稳定性研究 | 第49-50页 |
5.3 鸡毒支原体转座子突变库的构建 | 第50-51页 |
5.4 鸡毒支原体表达载体启动子的选择 | 第51页 |
5.5 以鸡毒支原体为载体表达禽流感H5-HA1蛋白 | 第51-53页 |
6 结论 | 第53-54页 |
7 后期工作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