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问题及对策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2 群体性事件概述 | 第14-20页 |
| 2.1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 第14-15页 |
| 2.2 群体性事件的性质 | 第15-16页 |
| 2.3 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 第16-18页 |
| 2.4 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危害 | 第18-20页 |
| 2.4.1 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 | 第18页 |
| 2.4.2 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 第18页 |
| 2.4.3 影响社会稳定 | 第18-20页 |
| 3 朝阳市公安机关处理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及问题 | 第20-29页 |
| 3.1 朝阳市群体性事件的现状 | 第20-21页 |
| 3.2 朝阳市群体性事件的成因 | 第21-23页 |
| 3.3 朝阳市群体性事件的典型案例 | 第23-25页 |
| 3.3.1 农民工讨薪上访事件 | 第23页 |
| 3.3.2 千名中小学生中毒事件 | 第23-24页 |
| 3.3.3 征地村民上访事件 | 第24-25页 |
| 3.4 朝阳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经验 | 第25-26页 |
| 3.5 朝阳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不足 | 第26-29页 |
| 3.5.1 基层干部意识不强 | 第26-27页 |
| 3.5.2 信息采集不全面 | 第27页 |
| 3.5.3 情报预警功能不足 | 第27页 |
| 3.5.4 专业队伍力量不足 | 第27-28页 |
| 3.5.5 民警现场处置能力不强 | 第28-29页 |
| 4 朝阳市公安机关完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措施建议 | 第29-38页 |
| 4.1 掌握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原则 | 第29-32页 |
| 4.1.1 党委、政府领导原则 | 第29-30页 |
| 4.1.2 及时化解原则 | 第30页 |
| 4.1.3 慎用武力的原则 | 第30-31页 |
| 4.1.4 坚持违法必究的原则 | 第31页 |
| 4.1.5 坚持教育的原则 | 第31-32页 |
| 4.2 未雨绸缪,做好事发前的预防工作 | 第32-34页 |
| 4.2.1 做好信息收集工作 | 第32-33页 |
| 4.2.2 及时筛选监测信息 | 第33页 |
| 4.2.3 加强沟通演练 | 第33-34页 |
| 4.3 多方应对,搞好事件中的应急处理 | 第34-35页 |
| 4.3.1 合理配置警力和装备 | 第34页 |
| 4.3.2 建立对话协商机制 | 第34-35页 |
| 4.3.3 控制现场整体态势 | 第35页 |
| 4.4 善始善终,做好事件后的善后处理 | 第35-36页 |
| 4.4.1 妥善处理事件现场 | 第35页 |
| 4.4.2 迅速处理违法行为 | 第35-36页 |
| 4.4.3 总结事件经验和不足 | 第36页 |
| 4.5 做好全程的舆论引导工作 | 第36-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