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含义及社会意义 | 第10-12页 |
1.2.1 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的含义 | 第10页 |
1.2.2 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的社会意义 | 第10-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2 朝阳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现状分析 | 第17-28页 |
2.1 朝阳市简介 | 第17页 |
2.2 我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发展概况 | 第17-19页 |
2.2.1 我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发展历程 | 第17页 |
2.2.2 辽宁省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发展概况 | 第17-19页 |
2.3 朝阳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现状 | 第19-22页 |
2.3.1 组织结构及职能情况 | 第19-20页 |
2.3.2 网格划分情况 | 第20页 |
2.3.3 协管员配备情况 | 第20-21页 |
2.3.4 网络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 第21-22页 |
2.3.5 用人单位信息录入情况 | 第22页 |
2.4 朝阳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存在问题 | 第22-25页 |
2.4.1 劳动监察机构管辖范围不够明确 | 第22-23页 |
2.4.2 协管员队伍建设滞后 | 第23页 |
2.4.3 “两网化”建设资金匮乏 | 第23-24页 |
2.4.4 “两网化”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 第24-25页 |
2.5 朝阳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25-28页 |
2.5.1 外部因素 | 第25-26页 |
2.5.2 内部因素 | 第26-28页 |
3 完善朝阳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方案分析 | 第28-37页 |
3.1 各地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实践 | 第28-31页 |
3.1.1 福建省三明市实践经验 | 第28-29页 |
3.1.2 重庆市江北区实践经验 | 第29-30页 |
3.1.3 盘锦市实践经验 | 第30-31页 |
3.2 朝阳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方案设计 | 第31-35页 |
3.2.1 “两网化”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 第31-32页 |
3.2.2 “两网化”建设阶段目标和实施进程 | 第32-33页 |
3.2.3 “两网化”建设实施内容和工作标准 | 第33-35页 |
3.3 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 第35-37页 |
3.3.1 人口环境分析 | 第35页 |
3.3.2 市财政条件分析 | 第35页 |
3.3.3 各级政府政策条件分析 | 第35-37页 |
4 朝阳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对策建议 | 第37-40页 |
4.1 重视组织的作用,完善劳动监察组织体系 | 第37页 |
4.2 重视对人的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 第37-38页 |
4.3 重视制度的建立,完善“两网化”建设机制 | 第38-39页 |
4.4 重视责任划分,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