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物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 第9-16页 |
1.1 物理学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第9-12页 |
1.1.1 物理学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 第9-11页 |
1.1.2 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 物理学与新兴产业的关系 | 第12-13页 |
1.3 物理学对其它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 | 第13-16页 |
2 国内外高校大学物理教学分析 | 第16-29页 |
2.1 国外高校大学教学现状分析 | 第16-20页 |
2.1.1 国外大学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16-18页 |
2.1.2 国外大学教学改革与启示 | 第18-20页 |
2.2 国外高校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及分析 | 第20-26页 |
2.2.1 美国大学大学物理教学方法 | 第20-24页 |
2.2.2 德国大学大学物理教学方法 | 第24-25页 |
2.2.3 国外高等教育物理教学方法分析与总结 | 第25-26页 |
2.3 国内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 第26-29页 |
2.3.1 国内高等教育大学物理存在的问题 | 第27页 |
2.3.2 国内高等教育大学物理问题分析 | 第27-29页 |
3 大学物理互动式教学 | 第29-36页 |
3.1 互动式教学的定义及特征 | 第29-32页 |
3.1.1 互动式教学的定义 | 第29-30页 |
3.1.2 互动式教学的主要特征 | 第30-32页 |
3.2 大学物理应用互动式教学的可行性 | 第32-33页 |
3.3 大学物理实施互动性教学有效途径 | 第33-36页 |
4 大学物理互动式教学的应用 | 第36-50页 |
4.1 对称性理论在互动性教学中的应用 | 第36-45页 |
4.1.1 对称性理论简介 | 第36-37页 |
4.1.2 对称性原理对物理知识结构的重要作用 | 第37-38页 |
4.1.3 大学物理中对称性原理互动式教学方法探讨 | 第38-45页 |
4.2 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衔接 | 第45-46页 |
4.3 培养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 | 第46-47页 |
4.4 科研与教学并重 | 第47-48页 |
4.5 考核方式多样化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