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电能质量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电能质量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第2章 电能质量指标 | 第17-25页 |
2.1 电能质量的概念与分类 | 第17页 |
2.2 稳态电能质量指标 | 第17-20页 |
2.3 暂态电能质量指标 | 第20-22页 |
2.4 暂态电能质量的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稳态电能质量问题检测 | 第25-39页 |
3.1 电压偏差、电压三相不平衡检测方法 | 第25页 |
3.2 频率偏差检测方法 | 第25-26页 |
3.3 电网谐波检测方法 | 第26-31页 |
3.3.1 离散傅里叶变换 | 第27页 |
3.3.2 快速傅里叶变换 | 第27-29页 |
3.3.3 谐波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29-31页 |
3.4 谐波检测修正方法 | 第31-33页 |
3.5 谐波检测的仿真验证及分析 | 第33-37页 |
3.6 闪变测量 | 第37-3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暂态电能质量扰动检测与定位 | 第39-49页 |
4.1 暂态电能质量扰动信号模型 | 第39-41页 |
4.2 S变换基本原理 | 第41-43页 |
4.2.1 S变换的性质 | 第42页 |
4.2.2 S变换的离散形式 | 第42-43页 |
4.3 基于S变换模矩阵的扰动检测新方法 | 第43-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电能质量扰动类型识别 | 第49-75页 |
5.1 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 | 第50-53页 |
5.1.1 连续小波变换 | 第50页 |
5.1.2 离散小波变换 | 第50-51页 |
5.1.3 多分辨分析和Mallat算法 | 第51-53页 |
5.1.4 小波包分解 | 第53页 |
5.2 暂态电能质量扰动特征量提取实现 | 第53-58页 |
5.2.1 基于小波包的扰动特征提取 | 第53-55页 |
5.2.2 基于S变换的扰动特征提取 | 第55-57页 |
5.2.3 基于小波包和S变换的扰动特征提取新方法 | 第57-58页 |
5.3 支持向量机 | 第58-63页 |
5.3.1 结构风险最小化准则 | 第58-59页 |
5.3.2 基本支持向量机 | 第59-61页 |
5.3.3 核函数 | 第61页 |
5.3.4 多类支持向量机 | 第61-63页 |
5.4 二叉树结构SVM分类器设计 | 第63-67页 |
5.4.1 构造合理的二叉树结构 | 第63-65页 |
5.4.2 仿真和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65-67页 |
5.5 基于动态树的电能质量复合扰动类型识别新方法 | 第67-74页 |
5.5.1 单相系统的dq变换 | 第68-69页 |
5.5.2 复合扰动的特征量提取 | 第69-71页 |
5.5.3 基于动态树的复合扰动类型识别 | 第71-7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电能质量检测平台设计 | 第75-83页 |
6.1 电能质量检测的测试软件设计 | 第75-78页 |
6.1.1 基本功能 | 第76-77页 |
6.1.2 参数配置模块设计 | 第77-78页 |
6.2 电能质量检测的硬件平台设计 | 第78-82页 |
6.2.1 系统架构设计 | 第78-80页 |
6.2.2 系统各模块设计 | 第80-8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7.1 结论 | 第83-84页 |
7.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