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8页 |
第一节 相声研究综述 | 第8-13页 |
第二节 语境差简述 | 第13-16页 |
第三节 本文的选题意义及写作思路 | 第16-18页 |
第一章 语境要素与相声语境差 | 第18-32页 |
第一节 相声中的语体变异 | 第18-24页 |
一、口语形式与公文语体的冲突 | 第18-20页 |
二、口语形式与文言语体的冲突 | 第20-22页 |
三、口语形式与戏剧语体的冲突 | 第22-24页 |
第二节 相声中的时空差异 | 第24-28页 |
一、表演者——时空差异的创造者 | 第24-26页 |
二、听众——时空差异的融合者 | 第26-28页 |
第三节 相声中的常识悖离 | 第28-31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包袱——语境差与相声结构 | 第32-50页 |
第一节 包袱的构成与语境差 | 第33-40页 |
一、前褒后贬与语境差 | 第33-35页 |
二、自相矛盾和自吹自擂与语境差 | 第35-38页 |
三、歪解三分与语境差 | 第38-40页 |
第二节 语境差特点比较:传统相声与新相声 | 第40-47页 |
一、新相声的产生与发展 | 第41-43页 |
二、新相声与传统相声语境差比较 | 第43-47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第三章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相声语境差 | 第50-68页 |
第一节 从动态语境的角度看包袱语境差现象 | 第50-55页 |
一、静态语境 | 第51-52页 |
二、动态语境 | 第52页 |
三、动态语境在包袱语境差中的体现 | 第52-55页 |
第二节 从明示与推理的角度看包袱语境差现象 | 第55-59页 |
一、传信意图与交际意图 | 第55-57页 |
二、明示与推理在相声中的体现 | 第57-59页 |
第三节 从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的角度看包袱语境差现象 | 第59-66页 |
一、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 | 第59-62页 |
二、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在相声包袱中的体现 | 第62-66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8-72页 |
一、本文的结论 | 第68-70页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个人简历 | 第80-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