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36页 |
1.1 逆流色谱概论 | 第15-19页 |
1.2 逆流色谱的优点和缺点 | 第19-20页 |
1.3 逆流色谱的应用 | 第20-24页 |
1.3.1 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 | 第20-22页 |
1.3.2 分馏 | 第22-23页 |
1.3.3 手性拆分 | 第23页 |
1.3.4 大分子的分离 | 第23-24页 |
1.4 逆流色谱的发展 | 第24-25页 |
1.5 逆流色谱理论模型的研究 | 第25-34页 |
1.5.1 概述 | 第25-26页 |
1.5.2 小室模型 | 第26-27页 |
1.5.3 洗脱逆流分配模型 | 第27-30页 |
1.5.4 连续搅拌釜模型 | 第30-31页 |
1.5.5 概率模型 | 第31-33页 |
1.5.6 物理模型 | 第33-34页 |
1.6 逆流色谱模型的应用 | 第34-35页 |
1.6.1 多-双模式逆流色谱模型 | 第34页 |
1.6.2 洗脱-推出逆流色谱(EECCC) | 第34-35页 |
1.6.3 逆流色谱模型可以用于比较逆流色谱中两种模式的梯度洗脱 | 第35页 |
1.7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二章 CSTRs模型的修正和数学模拟 | 第36-56页 |
2.1 CSTRs模型的数学描述 | 第36-37页 |
2.2 Matlab程序及数学模拟 | 第37-39页 |
2.2.1 编程思路 | 第37-38页 |
2.2.2 Matlab程序 | 第38-39页 |
2.3 数学模拟与实验结果对比 | 第39-44页 |
2.3.1 Matlab数学模拟的基本参数(实验数据) | 第39-41页 |
2.3.2 GUESS系列数据的模拟结果 | 第41-43页 |
2.3.3 对其他文献数据的Matlab模拟结果 | 第43-44页 |
2.4 利用实验参数对Matlab数学模拟结果进行校正 | 第44-51页 |
2.4.1 柱外管路体积对逆流色谱保留时间的影响 | 第44-47页 |
2.4.2 CSTR数目对逆流色谱峰型的影响 | 第47-51页 |
2.5 Matlab数学模型对于纯物质的逆流色谱保留时间的预测 | 第51-55页 |
2.5.1 庚烷-甲醇-水体系中甲苯和正己苯保留时间的预测 | 第52-53页 |
2.5.2 庚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系中四种化合物保留时间的预测 | 第53-55页 |
2.6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三章 逆流色谱塔板模型的建立 | 第56-64页 |
3.1 前言 | 第56-57页 |
3.2 逆流色谱塔板模型 | 第57-59页 |
3.3 用逆流色谱塔板模型进行逆流色谱分离结果的预测 | 第59-61页 |
3.4 模型中引入板效参数 | 第61-63页 |
3.5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温度对逆流色谱分离天然产物的影响 | 第64-85页 |
4.1 前言 | 第64-65页 |
4.2 实验和讨论 | 第65-74页 |
4.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65页 |
4.2.2 实验方案的选择,温度实验流程图 | 第65-69页 |
4.2.3 实验结果 | 第69-74页 |
4.3 温度变化对逆流色谱出峰的影响 | 第74-79页 |
4.3.1 温度对逆流色谱保留时间的影响 | 第75-77页 |
4.3.2 峰宽和峰高 | 第77-78页 |
4.3.3 温度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78-79页 |
4.4 温度相关逆流色谱塔板模型的建立 | 第79-82页 |
4.5 温度相关逆流色谱模型应用 | 第82-8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5-86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85页 |
5.2 论文创新点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科研成果及所获奖励 | 第97-99页 |
作者和导师介绍 | 第99-101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