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化学纤维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产工艺论文--纺丝论文

聚酯纳米纤维膜的表面改性及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7页
    1.1 前言第17-18页
    1.2 纳米纤维材料与静电纺丝第18-25页
        1.2.1 纳米纤维第18页
        1.2.2 静电纺丝第18-25页
            1.2.2.1 静电纺丝过程第19-20页
            1.2.2.2 静电纺丝的影响因素第20-23页
            1.2.2.3 静电纺丝的应用第23-25页
    1.3 纳米纤维的改性方法第25-28页
        1.3.1 等离子体处理第25-26页
        1.3.2 表面接枝聚合第26-27页
        1.3.3 聚合物的共混第27-28页
    1.4 纳米纤维用作亲和膜第28-35页
        1.4.1. 气体过滤第29-31页
        1.4.2 水溶液中重金属的去除第31-33页
        1.4.3 水溶液中有机小分子的去除第33-34页
        1.4.4 蛋白质的分离提纯第34页
        1.4.5 传感器第34-35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第35-37页
        1.5.1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35-36页
        1.5.2 本论文的创新性第36-37页
第二章 丙烯酸改性聚酯纳米纤维膜及其应用研究第37-57页
    2.1 实验部分第37-42页
        2.1.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37页
        2.1.2 实验过程第37-42页
            2.1.2.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纳米纤维基材膜的制备第37-38页
            2.1.2.2 聚酯纳米纤维基材膜的表面改性第38-40页
            2.1.2.3 丙烯酸改性后PET纤维膜除去水中重金属离子第40-42页
    2.2 表征方法第42-43页
        2.2.1 扫面电镜(SEM)测试第42页
        2.2.2 纤维直径第42页
        2.2.3 水接触角测试第42页
        2.2.4 红外表征第42页
        2.2.5 水通量测试第42页
        2.2.6 元素分析第42-43页
        2.2.7 pH测定第4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3-55页
        2.3.1 PET纳米纤维基材膜的表面性能第43-44页
            2.3.1.1 PET纳米纤维膜的表面形貌第43-44页
            2.3.1.2 PET纳米纤维膜的表面润湿性能第44页
        2.3.2 丙烯酸改性后的PET纳米纤维膜的性能测试第44-49页
            2.3.2.0 丙烯酸改性后纳米纤维膜的表面形貌第45页
            2.3.2.1 丙烯酸改性后纳米纤维膜的表面润湿性能第45-47页
            2.3.2.2 丙烯酸改性后纳米纤维膜的红外测试第47页
            2.3.2.3 改性后纳米纤维膜表面丙烯酸接枝量的测定第47-48页
            2.3.2.4 改性后纳米纤维膜水通量的测定第48-49页
        2.3.3 丙烯酸改性后PET纤维膜吸附Cu(Ⅱ)性能研究第49-55页
            2.3.3.1 吸附Cu(Ⅱ)前后膜表面元素分析第49-50页
            2.3.3.2 Cu(Ⅱ)初始浓度对膜吸附量的影响第50-51页
            2.3.3.3 Cu(Ⅱ)溶液pH值对膜吸附量的影响第51-52页
            2.3.3.4 吸附动力学探讨第52-54页
            2.3.3.5 膜的回收利用研究第54-55页
    2.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三章 丙烯酰胺改性聚酯纳米纤维膜及其应用研究第57-69页
    3.1 实验部分第57-60页
        3.1.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57页
        3.1.2 实验过程第57-60页
            3.1.2.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纳米纤维基材膜的制备第57-58页
            3.1.2.2 聚酯纳米纤维基材膜的表面改性第58页
            3.1.2.3 丙烯酰胺改性后PET纤维膜除去水中重金属离子第58-60页
    3.2 表征测试第60-61页
        3.2.1 扫面电镜(SEM)测试第60页
        3.2.2 纤维直径第60页
        3.2.3 水接触角测试第60页
        3.2.4 红外表征第60页
        3.2.5 元素分析第60页
        3.2.6 pH测定第60-6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1-67页
        3.3.1 丙烯酰胺改性PET纳米纤维基材膜的表面性能第61-63页
            3.3.1.1 丙烯酰胺改性后纳米纤维膜的表面形貌第61-62页
            3.3.1.2 丙烯酰胺改性后纳米纤维膜的表面润湿性能第62页
            3.3.1.3 丙烯酸改性后纳米纤维膜的红外测试第62-63页
        3.3.2 丙烯酰胺改性后PET纤维膜吸附Cu(Ⅱ)性能研究第63-67页
            3.3.2.1 Cu(Ⅱ)初始浓度对膜吸附量的影响第63-64页
            3.3.2.2 Cu(Ⅱ)溶液pH值对膜吸附量的影响第64-65页
            3.3.2.3 吸附动力学探讨第65-67页
            3.3.2.4 膜的回收利用研究第67页
    3.4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四章 对苯乙烯磺酸钠/丙烯酸改性聚酯纳米纤维膜及其应用第69-81页
    4.1 实验部分第69-71页
        4.1.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69页
        4.1.2 实验过程第69-71页
            4.1.2.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纳米纤维基材膜的制备第69-70页
            4.1.2.2 对苯乙烯磺酸钠(SSS)改性PET纤维膜第70页
            4.1.2.3 丙烯酸/对苯乙烯磺酸钠(AA/SSS)改性PET纤维膜的制备第70页
            4.1.2.4 丙烯酸改性后PET纤维膜除去水中重金属离子第70-71页
    4.2 表征方法第71页
        4.2.1 扫面电镜(SEM)测试第71页
        4.2.2 表面元素分析(XPS)第71页
        4.2.3 pH测定第7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1-80页
        4.3.1 对苯乙烯磺酸钠改性聚酯纳米纤维膜的表面性能第71-72页
        4.3.2 对苯乙烯磺酸钠/丙烯酸改性聚酯纳米纤维膜第72-80页
            4.3.2.1 不同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第73-75页
            4.3.2.2 不同液相接枝处理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第75-77页
            4.3.2.3 AA/SSS的配比对吸附量的影响第77-80页
    4.4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五章 结论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9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9-91页
致谢第91-93页
导师及作者简介第93-94页
附件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逆流色谱数学模型的研究
下一篇:聚(N-丙烯酰基-L-丙氨酸)pH敏感性手性水凝胶的设计、制备及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