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3-15页 |
2 相关技术分析 | 第15-19页 |
2.1 以太网、RS232、RS485、GPRS等网络通信技术 | 第15-16页 |
2.1.1 以太网(Ethernet) | 第15页 |
2.1.2 RS232通信协议 | 第15-16页 |
2.1.3 RS485通信协议 | 第16页 |
2.1.4 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 | 第16页 |
2.2 ARM处理器与u C/OS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16-17页 |
2.2.1 ARM处理器 | 第16-17页 |
2.2.2 uC/OS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17页 |
2.3 加密解密算法 | 第17-18页 |
2.3.1 AES加密算法 | 第17页 |
2.3.2 AES的S盒(S-box) | 第17-18页 |
2.3.3 ECC加密算法 | 第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3 改进AES和ECC混合加密算法研究 | 第19-37页 |
3.1 算法应用背景分析 | 第19页 |
3.2 高级加密标准(AES) | 第19-27页 |
3.2.1 AES算法原理 | 第19-20页 |
3.2.2 AES算法的实现 | 第20-27页 |
3.3 改进的AES算法 | 第27-31页 |
3.3.1 S盒(S-box)介绍 | 第27-28页 |
3.3.2 改进的AES算法方案 | 第28-30页 |
3.3.3 改进的AES算法性能分析 | 第30-31页 |
3.4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ECC) | 第31-33页 |
3.4.1 ECC加密原理 | 第31-32页 |
3.4.2 椭圆曲线介绍 | 第32页 |
3.4.3 椭圆曲线上的加法 | 第32-33页 |
3.4.4 ECC的加密和解密 | 第33页 |
3.5 改进的AES和ECC混合加密算法 | 第33-34页 |
3.6 混合加密算法在营配协同系统中的应用 | 第34-3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4 营配协同系统设计 | 第37-53页 |
4.1 系统概述 | 第37-40页 |
4.2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 第40-42页 |
4.3 主站系统设计 | 第42-46页 |
4.3.1 主站系统总体架构 | 第42页 |
4.3.2 通信和业务服务器 | 第42-43页 |
4.3.3 Web服务器 | 第43页 |
4.3.4 数据库服务器 | 第43-46页 |
4.4 营配协同终端设计 | 第46-49页 |
4.4.1 终端功能概述 | 第46-48页 |
4.4.2 通信方式和系统接口 | 第48页 |
4.4.3 交互逻辑 | 第48-49页 |
4.5 主站与营配协同终端通信协议设计 | 第49-51页 |
4.5.1 协议总格式 | 第49页 |
4.5.2 数据域格式 | 第49-50页 |
4.5.3 协议交互流程 | 第50-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5 营配协同系统实现与应用 | 第53-73页 |
5.1 主站系统功能实现 | 第53-64页 |
5.1.1 通信与业务服务器实现 | 第53-57页 |
5.1.2 Web服务器实现 | 第57-64页 |
5.2 营配协同终端实现 | 第64-69页 |
5.2.1 配网信息采集 | 第64-65页 |
5.2.2 软件实现方案 | 第65-68页 |
5.2.3 硬件实现方案 | 第68-69页 |
5.3 系统测试分析 | 第69-72页 |
5.3.1 系统测试 | 第69-71页 |
5.3.2 测试结论 | 第71-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页 |
6.2 课题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