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22页 |
1.1 重金属离子的来源及危害 | 第10-12页 |
1.2 重金属废水处理现状 | 第12-14页 |
1.2.1 沉淀法 | 第12页 |
1.2.2 离子交换法 | 第12-13页 |
1.2.3 吸附法 | 第13页 |
1.2.4 其他方法 | 第13-14页 |
1.3 常用吸附材料 | 第14-17页 |
1.3.1 天然物质 | 第14-15页 |
1.3.2 合成材料 | 第15页 |
1.3.3 动植物附属物 | 第15-16页 |
1.3.4 生物材料 | 第16页 |
1.3.5 活性炭 | 第16-17页 |
1.4 活性炭简介 | 第17-20页 |
1.4.1 活性炭的制备流程及方法 | 第18-19页 |
1.4.2 活性炭的分类 | 第19-20页 |
1.4.3 含氮植物基炭材料 | 第20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3 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 | 第21页 |
1.5.4 可行性分析 | 第21-22页 |
2 实验流程及实验方案 | 第22-25页 |
2.1 松塔/松针基炭材料的制备 | 第22页 |
2.2 松塔/松针基碳材料的表征 | 第22页 |
2.3 吸附性能研究 | 第22-25页 |
2.3.1 最佳样品的选择 | 第22-23页 |
2.3.2 吸附动力学曲线 | 第23页 |
2.3.3 吸附等温线 | 第23页 |
2.3.4 不同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5 重复使用性 | 第24-25页 |
3 松塔基炭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25-42页 |
3.1 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3.1.1 试剂 | 第25页 |
3.1.2 仪器 | 第25-26页 |
3.2 实验内容 | 第26-28页 |
3.2.1 松塔基炭材料的制备 | 第26页 |
3.2.2 松塔基炭材料最佳样品的选择 | 第26页 |
3.2.3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26-27页 |
3.2.4 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27页 |
3.2.5 不同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6 重复使用性 | 第2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8-41页 |
3.3.1 松塔基活性炭材料的表征 | 第28-33页 |
3.3.2 吸附动力学曲线 | 第33-35页 |
3.3.3 吸附等温线 | 第35-36页 |
3.3.4 温度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5 pH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6 松塔基炭材料用量对重金属离子去除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7 重复使用性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松针基炭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42-58页 |
4.1 试剂与仪器 | 第42-43页 |
4.1.1 试剂 | 第42页 |
4.1.2 仪器 | 第42-43页 |
4.2 实验内容 | 第43-45页 |
4.2.1 松针基炭材料的制备 | 第43页 |
4.2.2 松针基炭材料最佳样品的选择 | 第43页 |
4.2.3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3-44页 |
4.2.4 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44页 |
4.2.5 不同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6 重复使用性 | 第4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7页 |
4.3.1 松针基活性炭材料的表征 | 第45-50页 |
4.3.2 吸附动力学曲线 | 第50-51页 |
4.3.3 吸附等温线 | 第51-52页 |
4.3.4 温度的影响 | 第52-55页 |
4.3.5 pH的影响 | 第55页 |
4.3.6 松针基炭材料用量对重金属离子去除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7 重复使用性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