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7-10页 |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BT模式的理论综述 | 第15-22页 | 
| 2.1 BT模式简介 | 第15-18页 | 
| 2.1.1 BT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 第15-16页 | 
| 2.1.2 BT模式的含义界定 | 第16-18页 | 
| 2.2 BT模式的特征 | 第18-20页 | 
| 2.2.1 BT模式的主要特征 | 第18-19页 | 
| 2.2.2 BT模式与其他模式比较分析 | 第19-20页 | 
| 2.3 发展BT模式的优势 | 第20-2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BT模式中各参与方的风险分析 | 第22-26页 | 
| 3.1 业主单位 | 第22-23页 | 
| 3.2 投资建设单位 | 第23页 | 
| 3.3 施工单位 | 第23-24页 | 
| 3.4 监理单位 | 第24-25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四章 BT项目的风险评价 | 第26-39页 | 
| 4.1 风险评价方法及原理 | 第26-29页 | 
| 4.1.1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6-28页 | 
| 4.1.2 熵权法 | 第28-29页 | 
| 4.2 建设工程BT模式的总体风险评价 | 第29-33页 | 
| 4.2.1 总体风险评价体系 | 第30页 | 
| 4.2.2 总体风险评价模型 | 第30-33页 | 
| 4.3 石家庄地铁3号线的风险评价 | 第33-37页 | 
| 4.3.1 项目概况 | 第33页 | 
| 4.3.2 石家庄地铁3号线的工程特点 | 第33-34页 | 
| 4.3.3 项目的风险评价 | 第34-37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五章 BT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风险应对与控制 | 第39-54页 | 
| 5.1 项目的安全控制方法 | 第39-41页 | 
| 5.1.1 工程特点 | 第39-40页 | 
| 5.1.2 安全控制的特点 | 第40页 | 
| 5.1.3 安全控制的程序 | 第40-41页 | 
| 5.1.4 安全控制的方法 | 第41页 | 
| 5.2 安全风险的应对措施 | 第41-46页 | 
| 5.2.1 安全风险的应对方案 | 第42-43页 | 
| 5.2.2 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 第43-46页 | 
| 5.3 重点工程的安全控制 | 第46-52页 | 
| 5.3.1 接口管理 | 第46-48页 | 
| 5.3.2 新百广场换乘站 | 第48-50页 | 
| 5.3.3 浅埋暗挖段 | 第50-51页 | 
| 5.3.4 车站附属结构 | 第51-52页 | 
| 5.3.5 区间盾构隧道 | 第52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 6.1 结论 | 第54-55页 | 
| 6.2 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 文献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