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序言 | 第10-11页 |
| 一、行为保全制度的原理阐释 | 第11-15页 |
| (一)行为保全的概念分析 | 第11页 |
| (二)行为保全的功能定位与性质 | 第11-12页 |
| 1.强制措施说 | 第11-12页 |
| 2.民事程序说 | 第12页 |
| 3.临时救济措施说 | 第12页 |
| (三)行为保全分类 | 第12-13页 |
| 1.诉前行为保全与诉讼中行为保全 | 第12-13页 |
| 2.禁止型行为保全与强制型行为保全 | 第13页 |
| (四)行为保全与其他制度区别 | 第13-15页 |
| 1.行为保全与财产保全 | 第13页 |
| 2.行为保全与先予执行 | 第13-14页 |
| 3.行为保全与强制措施 | 第14-15页 |
| 二、我国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的现状及不足 | 第15-17页 |
| (一)行为保全的民事诉讼立法分析 | 第15页 |
| (二)行为保全的民事诉讼司法分析 | 第15-16页 |
| (三)我国现行行为保全制度的不足 | 第16-17页 |
| 1.相关的程序性立法尚不完善 | 第16页 |
| 2.法院审查自由裁量权的范围界定尚不明确 | 第16页 |
| 3.行为保全执行方面相关规定尚不完善 | 第16页 |
| 4.行为保全错误时赔偿救济方面的规定尚不完善 | 第16-17页 |
| 三、域外行为保全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 第17-21页 |
| (一)英美法系中间禁令制度 | 第17-18页 |
| 1.英国的中间禁令制度 | 第17-18页 |
| 2.美国的中间禁令制度 | 第18页 |
| (二)大陆法系假处分制度 | 第18-20页 |
| 1.德国的假处分制度 | 第18-19页 |
| 2.日本的假处分制度 | 第19-20页 |
| 3.我国台湾地区的假处分制度 | 第20页 |
| (三)对我国的借鉴价值 | 第20-21页 |
| 1. 将行为保全与财产保全进行区分 | 第20-21页 |
| 2.将行为保全的紧迫性与审慎性融合 | 第21页 |
| 3.完善行为保全执行中相关权益的救济程序 | 第21页 |
| 四、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完善建议 | 第21-26页 |
| (一)适当限制行为保全的适用范围 | 第22页 |
| (二)行为保全的审查应当兼顾公平和效率 | 第22-23页 |
| 1.采取临时保全与正式保全结合的方式 | 第22页 |
| 2.明确法官自由裁量标准 | 第22-23页 |
| (三)行为保全的执行应当灵活多样且切实可行 | 第23-24页 |
| 1.执行方式多样化 | 第23页 |
| 2.建立与案件实际情况相配合的反担保制度 | 第23-24页 |
| (四)行为保全的救济应当规范运行 | 第24-26页 |
| 1.完善行为保全复议程序 | 第24页 |
| 2.明确行为保全错误的赔偿救济方式 | 第24-26页 |
| 结语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 致谢 | 第29-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