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10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0-25页 |
2.1 元刻板印象 | 第10-16页 |
2.1.1 元刻板印象的概念与特点 | 第10页 |
2.1.2 元刻板印象的内容及效价 | 第10-12页 |
2.1.3 元刻板印象威胁 | 第12-14页 |
2.1.4 元刻板印象威胁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 | 第14-16页 |
2.2 情绪调节 | 第16-23页 |
2.2.1 情绪调节的定义 | 第16-17页 |
2.2.2 情绪调节的过程 | 第17-20页 |
2.2.3 情绪调节的策略 | 第20-22页 |
2.2.4 情绪调节的作用 | 第22-23页 |
2.3 中职生 | 第23-25页 |
2.3.1 中职生的定义 | 第23-24页 |
2.3.2 中职生的现状及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3 研究构思 | 第25-26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3.1.1 研究一 | 第25页 |
3.1.2 研究二 | 第25页 |
3.2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3.2.1 理论意义 | 第25页 |
3.2.2 实践意义 | 第25-26页 |
4 研究一:消极元刻板印象激活对中职生情绪的影响 | 第26-33页 |
4.1 问题提出 | 第26页 |
4.2 研究目的和假设 | 第26-27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4.3.1 被试 | 第27页 |
4.3.2 研究工具 | 第27-29页 |
4.3.3 实验设计 | 第29页 |
4.3.4 实验流程 | 第29页 |
4.4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4.5 结果与分析 | 第29-30页 |
4.5.1 不同组别被试群际焦虑情况 | 第29-30页 |
4.5.2 不同组别被试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情况 | 第30页 |
4.6 讨论 | 第30-32页 |
4.6.1 不同组别被试的群际焦虑情况 | 第30-31页 |
4.6.2 不同组别被试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 | 第31页 |
4.6.3 不同组别被试焦虑的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的比较 | 第31-32页 |
4.7 结论 | 第32-33页 |
5 研究二:情绪调节对元刻板印象威胁下中职生工作记忆的影响 | 第33-43页 |
5.1 问题提出 | 第33-34页 |
5.2 研究目的和假设 | 第34页 |
5.3 研究方法 | 第34-38页 |
5.3.1 被试 | 第34-35页 |
5.3.2 实验材料 | 第35-37页 |
5.3.3 实验设计 | 第37页 |
5.3.4 实验流程 | 第37-38页 |
5.4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5.5 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5.5.1 不同组别被试在三种难度工作记忆任务中的正确率 | 第38-39页 |
5.5.2 不同组别被试在三种难度工作记忆任务中的反应时 | 第39页 |
5.6 讨论 | 第39-42页 |
5.6.1 不同组别被试在三种难度工作记忆任务中的正确率 | 第39-42页 |
5.6.2 不同组别被试在三种难度工作记忆任务中的反应时 | 第42页 |
5.7 结论 | 第42-43页 |
6 总讨论 | 第43-45页 |
7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45-46页 |
8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53页 |
附录一:元刻板印象操控指导语 | 第47-48页 |
附录二:群际焦虑问卷 | 第48页 |
附录三:点探测任务指导语与流程图 | 第48-49页 |
附录四:句子整理任务(部分) | 第49-50页 |
附录五:情绪调节指导语 | 第50-51页 |
附录六:N-back任务指导语与流程图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