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关于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2.2 关于“一带一路”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1.3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传统区域经济合作理论 | 第19-25页 |
2.1 经济全球化理论 | 第19-20页 |
2.1.1 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家的经济全球化理论 | 第19页 |
2.1.2 新古典经济学家的经济全球化理论 | 第19-20页 |
2.1.3 当代经济学家的经济全球化理论流派 | 第20页 |
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第20-22页 |
2.2.1 关税同盟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大市场理论 | 第21页 |
2.2.3 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 | 第21-22页 |
2.3 次区域经济合作理论 | 第22-25页 |
第3章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创新 | 第25-34页 |
3.1 合作理念创新 | 第25-28页 |
3.1.1 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 第25-26页 |
3.1.2 全方位开放升级理念 | 第26-27页 |
3.1.3 均衡协调发展理念 | 第27-28页 |
3.2 合作理论新思路 | 第28-34页 |
3.2.1 经济发展理论创新 | 第28-31页 |
3.2.2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创新 | 第31-32页 |
3.2.3 全球化理论创新 | 第32-34页 |
第4章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机遇与风险 | 第34-44页 |
4.1“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 | 第34-39页 |
4.1.1 中国对外开放新台阶 | 第34-36页 |
4.1.2 我国周边外交新契机 | 第36-38页 |
4.1.3 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模式 | 第38-39页 |
4.1.4 人民币国际化新进展 | 第39页 |
4.2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风险 | 第39-44页 |
4.2.1 政治风险 | 第40-41页 |
4.2.2 经济风险 | 第41-43页 |
4.2.3 环境风险 | 第43-44页 |
第5章 推进“一带一路”创新模式的对策建议 | 第44-49页 |
5.1 建立并完善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和平台 | 第44页 |
5.2 充分发挥“经济走廊”的示范性作用 | 第44-46页 |
5.2.1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 第45页 |
5.2.2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 | 第45-46页 |
5.2.3“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 第46页 |
5.3 充分发挥“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作用 | 第46-49页 |
5.3.1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 第46-47页 |
5.3.2 丝路基金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