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范围的立法模式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7页 |
第一章 遗产范围的界定 | 第17-29页 |
第一节 遗产的法律特征 | 第17-20页 |
一、专属性 | 第18页 |
二、限定性 | 第18-19页 |
三、时间性 | 第19页 |
四、财产性 | 第19-20页 |
第二节“合法性”限定 | 第20-23页 |
一、肯定说 | 第20-21页 |
二、否定说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债务的可继承性 | 第23-29页 |
一、继承开始前产生的债务 | 第24页 |
二、继承开始时产生的债务 | 第24-27页 |
三、继承开始后产生的债务 | 第27-29页 |
第二章 遗产范围的立法模式比较分析 | 第29-40页 |
第一节 概括列举式 | 第30-32页 |
一、德国 | 第30-31页 |
二、西班牙 | 第31-32页 |
三、葡萄牙 | 第32页 |
第二节 概括排除式 | 第32-34页 |
一、日本 | 第33-34页 |
二、俄罗斯 | 第34页 |
第三节 列举式与排除式相结合 | 第34-40页 |
一、英国 | 第35-36页 |
二、美国 | 第36-37页 |
三、法国 | 第37-38页 |
四、瑞士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我国遗产范围的立法模式现存弊端 | 第40-55页 |
第一节 我国目前所采取模式 | 第40-44页 |
一、中国大陆 | 第40-41页 |
二、中国香港地区 | 第41-42页 |
三、中国澳门地区 | 第42-43页 |
四、中国台湾地区 | 第43-44页 |
第二节 现存弊端的表现 | 第44-50页 |
一、内容上过于具体 | 第45-46页 |
二、对象上不甚合理 | 第46-49页 |
三、逻辑上欠缺关联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弊端产生的原因 | 第50-55页 |
一、经济原因 | 第50-53页 |
二、社会原因 | 第53页 |
三、文化原因 | 第53-55页 |
第四章 我国遗产范围的立法模式选择 | 第55-67页 |
第一节 改革现行列举方式 | 第55-58页 |
一、按一般财产类型列举 | 第56页 |
二、规定开放性兜底条款 | 第56-57页 |
三、调整并列内容关联性 | 第57-58页 |
第二节 增加排除性规定 | 第58-63页 |
一、专属被继承人人身的财产 | 第59-61页 |
二、依法不得继承的财产 | 第61-63页 |
第三节 具体立法模式选择 | 第63-67页 |
一、列举条款 | 第64-65页 |
二、兜底条款 | 第65-66页 |
三、排除条款 | 第66-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后记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