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刚度减振设备的开发及其在结构抗震中的应用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1.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1.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目前常用的隔振技术 | 第10-13页 |
| 1.2.1 阻尼减振 | 第10-11页 |
| 1.2.2 常用的隔振装置 | 第11-13页 |
| 1.3 负刚度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 1.4 负刚度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 1.4.1 负刚度理论提出和实现方式 | 第14-15页 |
| 1.4.2 负刚度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 1.5 负刚度研究背景及进展 | 第15-19页 |
| 1.5.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 1.5.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 1.6 目前负刚度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9页 |
| 1.7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负刚度隔振器的设计与参数优化 | 第21-37页 |
| 2.1 负刚度隔振器的设计 | 第21-25页 |
| 2.2 参考文献[18]的介绍 | 第25-26页 |
| 2.3 有限元对比分析 | 第26-36页 |
| 2.3.1 时程理论分析基础 | 第26-29页 |
| 2.3.2 荷载频谱成分分析与有限元分析 | 第29-30页 |
| 2.3.3 在框架模型抗震中的应用 | 第30-34页 |
| 2.3.4 在桥梁模型抗震中的应用 | 第34-36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隔振器影响因数分析 | 第37-51页 |
| 3.1 场地类别的影响 | 第37-38页 |
| 3.2 外荷载频谱成分的影响 | 第38页 |
| 3.3 蒙特卡罗响应面法与全概率分析法 | 第38-41页 |
| 3.3.1 响应面法 | 第39页 |
| 3.3.2 功能函数 | 第39-40页 |
| 3.3.3 地震可靠度 | 第40-41页 |
| 3.4 弹簧刚度与结构关系 | 第41-4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振动台试验分析 | 第51-61页 |
| 4.1 试验仪器介绍 | 第51-53页 |
| 4.2 本课题设备构造及材料说明 | 第53-55页 |
| 4.3 安全性能测试 | 第55-56页 |
| 4.4 地震动力时程分析 | 第56-58页 |
| 4.5 低周循环加载 | 第58-59页 |
| 4.6 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分析 | 第59-60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 5.1 全文总结 | 第61页 |
| 5.2 前景与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