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21页 |
1.1 传染性支气管炎(IB)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1.1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组结构 | 第11-12页 |
1.1.2 IBV结构蛋白和功能 | 第12-13页 |
1.1.3 IB流行病学 | 第13-14页 |
1.1.4 IBV培养方式 | 第14页 |
1.1.5 IB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第14-15页 |
1.1.6 IB诊断 | 第15-16页 |
1.1.7 IB预防 | 第16页 |
1.2 脂筏的结构与功能 | 第16-20页 |
1.2.1 脂筏的结构及特征 | 第16-17页 |
1.2.2 脂筏的功能 | 第17-18页 |
1.2.3 脂筏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 第18-19页 |
1.2.4 脂筏在病毒感染中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3页 |
2.1.1 病毒与细胞 | 第21页 |
2.1.2 试剂盒、工具酶及抗体试剂 | 第21页 |
2.1.3 主要试剂配制及储存 | 第21-22页 |
2.1.4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31页 |
2.2.1 IBV的繁殖培养 | 第23页 |
2.2.2 鸡胚肾(CEK)细胞的制备 | 第23-24页 |
2.2.3 IBV M41株感染CEK细胞 | 第24页 |
2.2.4 IBV感染CEK细胞的RT-PCR鉴定 | 第24-25页 |
2.2.5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 | 第25-26页 |
2.2.6 病毒滴度的测定 | 第26页 |
2.2.7 MβCD对CEK细胞的毒性检测 | 第26页 |
2.2.8 胆固醇含量测定 | 第26-27页 |
2.2.9 MβCD去除CEK细胞膜胆固醇对病毒感染的影响 | 第27-28页 |
2.2.10 补充胆固醇实验 | 第28页 |
2.2.11 去除病毒囊膜胆固醇 | 第28页 |
2.2.12 Real Time PCR | 第28-29页 |
2.2.13 Western Blot | 第29-30页 |
2.2.14 激光共聚焦 | 第30页 |
2.2.15 统计学分析 | 第30-31页 |
3 结果 | 第31-43页 |
3.1 IBV M41株感染CEK细胞 | 第31-33页 |
3.2 MβCD对CEK细胞的毒性检测 | 第33页 |
3.3 胆固醇含量测定 | 第33-34页 |
3.4 MβCD去除细胞膜胆固醇对IBV感染CEK细胞的影响 | 第34-40页 |
3.4.1 MβCD去除细胞膜胆固醇对IBV进入CEK细胞的影响 | 第34-36页 |
3.4.2 细胞膜去除胆固醇后再补充外源胆固醇对病毒感染的影响 | 第36-38页 |
3.4.3 IBV和GPI-p EGFP在CEK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共定位检测 | 第38页 |
3.4.4 MβCD去除细胞膜胆固醇对IBV吸附的影响 | 第38-40页 |
3.4.5 MβCD去除细胞膜胆固醇对IBV释放的影响 | 第40页 |
3.5 去除病毒囊膜胆固醇对IBV进入CEK细胞的影响 | 第40-43页 |
4 讨论 | 第43-47页 |
4.1 IBV M41株感染CEK细胞 | 第43页 |
4.2 CEK细胞膜胆固醇对IBV感染的影响 | 第43-46页 |
4.2.1 细胞膜胆固醇对IBV进入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2 细胞膜胆固醇对IBV吸附的影响 | 第45页 |
4.2.3 细胞膜胆固醇对IBV释放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 病毒囊膜胆固醇对IBV感染的影响 | 第46-47页 |
5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