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3-39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SiC陶瓷纤维的制备方法 | 第14-20页 |
1.3 主要的几种前驱体法制备的SiC陶瓷纤维 | 第20-37页 |
1.3.1 Nicalon系列SiC陶瓷纤维 | 第20-29页 |
1.3.2 Tyranno系列SiC陶瓷纤维 | 第29-34页 |
1.3.3 Sylramic系列SiC陶瓷纤维 | 第34-36页 |
1.3.4 国内SiC陶瓷纤维的研究进展 | 第36-37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37-39页 |
2 实验原料、方案与分析表征 | 第39-49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39页 |
2.1.1 超高温有机陶瓷前驱体 | 第39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39页 |
2.2 实验设备 | 第39-40页 |
2.3 纺丝前驱体的调制 | 第40-41页 |
2.3.1 前驱体PZCS的调制 | 第40页 |
2.3.2 前驱体PZBCS的调制 | 第40-41页 |
2.4 ZrB_2/ZrC-SiC纤维的制备 | 第41-43页 |
2.4.1 前驱体熔融纺丝 | 第41-42页 |
2.4.2 前驱体原纤维的空气交联处理(Air Curing) | 第42页 |
2.4.3 前驱体原纤维的电子束交联处理(EB Curing) | 第42页 |
2.4.4 电子束交联纤维退火处理 | 第42-43页 |
2.4.5 交联纤维的热解(Pyrolysis) | 第43页 |
2.4.6 交联纤维氢气中的热解(Pyrolysis) | 第43页 |
2.5 分析表征 | 第43-49页 |
2.5.1 材料组成与结构分析 | 第44-45页 |
2.5.2 材料物理化学性能分析 | 第45-46页 |
2.5.3 形貌分析 | 第46-47页 |
2.5.4 复相陶瓷纤维的性能测试 | 第47-49页 |
3 纺丝级前驱体的热处理研究 | 第49-69页 |
3.1 前驱体PZCS和PBN的性质 | 第49-52页 |
3.2 前驱体PZCS处理工艺 | 第52-59页 |
3.2.1 处理温度对PZCS结构的影响 | 第53-55页 |
3.2.2 处理温度对PZCS分子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3.2.3 处理温度对PZCS热解的影响 | 第56-57页 |
3.2.4 PZCS粘温特性研究 | 第57-59页 |
3.3 前驱体PZBCS处理 | 第59-66页 |
3.3.1 PBN的用量对PZBCS混合前驱体陶瓷收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3.3.2 处理温度对PZBCS结构的影响 | 第60-62页 |
3.3.3 处理温度对PZBCS分子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3.3.4 处理温度对PZBCS热解的影响 | 第63-64页 |
3.3.5 PZBCS粘温特性研究 | 第64-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4 前驱体热解过程研究 | 第69-87页 |
4.1 前驱体的无机化过程 | 第69-75页 |
4.1.1 升温速率对前驱体热解的影响 | 第71-73页 |
4.1.2 热解气氛对前驱体无机化的影响 | 第73-75页 |
4.2 前驱体的析晶过程 | 第75-83页 |
4.2.1 氩气气氛热解陶瓷的相组成 | 第75-77页 |
4.2.2 氢气气氛热解陶瓷的相组成 | 第77-80页 |
4.2.3 前驱体热解陶瓷的微观结构 | 第80-83页 |
4.3 前驱体热解陶瓷的氧化行为 | 第83-8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5 前驱体的流变性与纺丝工艺研究 | 第87-103页 |
5.1 前驱体的流变性能 | 第87-96页 |
5.1.1 前驱体玻璃化转变温度 | 第87-88页 |
5.1.2 前驱体的稳态流变性 | 第88-90页 |
5.1.3 前驱体的动态流变性 | 第90-96页 |
5.2 前驱体的熔融纺丝工艺研究 | 第96-101页 |
5.2.1 温度对前驱体纺丝的影响 | 第96-98页 |
5.2.2 纺丝压力对前驱体纺丝的影响 | 第98-100页 |
5.2.3 收丝速率对前驱体纺丝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6 原纤维空气交联与热解研究 | 第103-117页 |
6.1 空气交联处理 | 第103-108页 |
6.1.1 空气交联反应过程 | 第103-106页 |
6.1.2 空气交联纤维的凝胶含量 | 第106-108页 |
6.2 空气交联纤维的热解 | 第108-114页 |
6.2.1 空气交联纤维热解过程研究 | 第108-109页 |
6.2.2 ZrC-SiC复相陶瓷纤维的微观结构 | 第109-110页 |
6.2.3 ZrB_2-ZrC-SiC复相陶瓷纤维的微观结构 | 第110-112页 |
6.2.4 复相陶瓷纤维的相结构和元素组成 | 第112-11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14-117页 |
7 原纤维电子束交联与热解研究 | 第117-139页 |
7.1 电子束交联反应过程 | 第117-119页 |
7.2 复相陶瓷纤维的制备及微观结构 | 第119-134页 |
7.2.1 电子束交联纤维的陶瓷收率 | 第119-120页 |
7.2.2 氩气气氛热解纤维的微观结构 | 第120-127页 |
7.2.3 氢气气氛热解纤维的微观结构 | 第127-134页 |
7.3 复相陶瓷纤维的性能 | 第134-136页 |
7.3.1 复相陶瓷纤维的拉伸性能 | 第134-135页 |
7.3.2 复相陶瓷纤维的抗氧化性能 | 第135-136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36-139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39-143页 |
8.1 结论 | 第139-141页 |
8.2 创新点 | 第141-142页 |
8.3 展望 | 第142-143页 |
符号表 | 第143-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5页 |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 | 第155-157页 |
致谢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