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

水泥混凝土混杂配筋梁的室内性能试验与数值模拟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GFRP筋简介第10-11页
        1.1.1 GFRP筋的组成第10页
        1.1.2 GFRP筋的特点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本文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GFRP筋力学性能试验第16-23页
    2.1 试验方案第16-17页
        2.1.1 拉伸性能试验第16-17页
        2.1.2 剪切性能试验第17页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7-22页
        2.2.1 试件破坏形态第17-18页
        2.2.2 应力应变关系第18-19页
        2.2.3 试验结果数值第19-20页
        2.2.4 试验结果分析第20-22页
    2.3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GFRP筋与水泥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第23-45页
    3.1 试验方案第23-26页
        3.1.1 螺纹深度与粘结性能关系试验第24页
        3.1.2 螺纹间距与粘结性能关系试验第24页
        3.1.3 喷砂量与粘结性能关系试验第24-25页
        3.1.4 粘结长度与粘结性能关系试验第25页
        3.1.5 混凝土强度与粘结性能关系试验第25页
        3.1.6 筋材直径与粘结性能关系试验第25页
        3.1.7 钢筋与GFRP筋粘结性能对比第25-26页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6-40页
        3.2.1 粘结性能与螺纹深度关系试验结果第26-28页
        3.2.2 粘结性能与螺纹间距关系试验结果第28-31页
        3.2.3 粘结性能与喷砂量关系试验结果第31-33页
        3.2.4 粘结性能与粘结长度关系试验结果第33-35页
        3.2.5 粘结性能与混凝土强度关系试验结果第35-37页
        3.2.6 粘结性能与筋材直径关系试验结果第37-39页
        3.2.7 钢筋和GFRP筋与水泥混凝土粘结性能对比试验结果第39-40页
    3.3 GFRP筋与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模型第40-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高弹模复合筋材的开发与性能研究第45-54页
    4.1 理论简介第45-46页
        4.1.1 混杂方式第45页
        4.1.2 复合筋材模量计算公式第45-46页
    4.2 试验目的与方案第46-48页
        4.2.1 实验目的第46页
        4.2.2 试验方案第46-48页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8-52页
        4.3.1 钢丝、玻璃纤维的体积比与复合筋材弹性模量的关系第48-49页
        4.3.2 钢丝直径大小与复合筋材弹性模量的关系第49-51页
        4.3.3 碳纤维、玻璃纤维的体积比与复合筋材弹性模量的关系第51-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GFRP筋-钢筋梁力学性能第54-68页
    5.1 试验方案第54-58页
        5.1.1 试验梁设计第54-56页
        5.1.2 加载装置第56-57页
        5.1.3 传感器布置及试验仪器第57页
        5.1.4 试验方法第57-58页
    5.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8-67页
        5.2.1 试验梁受力全过程及极限承载能力第58-60页
        5.2.2 试验梁应变情况第60-65页
        5.2.3 试验梁裂缝发展情况第65-67页
    5.3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GFRP筋混凝土梁有限元分析第68-84页
    6.1 ABAQUS简介第68页
    6.2 GFRP筋混凝土梁的有限元模型第68-71页
        6.2.1 单元模型第68-69页
        6.2.2 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第69-71页
        6.2.3 单元划分及荷载施加方式第71页
    6.3 GFRP筋混凝土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71-75页
        6.3.1 模型梁极限承载能力第72页
        6.3.2 模型梁混凝土和筋材应力应变第72-74页
        6.3.3 模型梁荷载-挠度曲线第74-75页
        6.3.4 模型梁平截面假定的验证第75页
    6.4 GFRP与钢筋混合配筋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75-79页
        6.4.1 模型梁极限承载能力第75页
        6.4.2 模型梁混凝土和筋材应力应变第75-78页
        6.4.3 模型梁荷载-挠度曲线第78-79页
        6.4.4 模型梁平截面假定的验证第79页
    6.5 复合筋材配筋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79-83页
        6.5.1 模型梁极限承载能力第79页
        6.5.2 模型梁混凝土和筋材应力应变第79-82页
        6.5.3 模型梁荷载-挠度曲线第82页
        6.5.4 模型梁平截面假定的验证第82-83页
    6.6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七章 水泥混凝土混杂配筋梁的设计理论研究第84-97页
    7.1 GFRP筋混凝土梁设计理论第84-89页
        7.1.1 正截面承载能力第84-87页
        7.1.2 裂缝宽度第87-89页
    7.2 GFRP与钢筋混合配筋梁设计理论第89-95页
        7.2.1 正截面承载能力第89-93页
        7.2.2 裂缝宽度第93-95页
    7.3 高模量筋混凝土梁设计理论第95-96页
        7.3.1 正截面承载能力第95页
        7.3.2 裂缝宽度第95-96页
    7.4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97-99页
    8.1 结论第97-98页
    8.2 展望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转变的研究--以“人人贷”为例
下一篇: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