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ICT荧光分子的设计、合成与应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符号说明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9页
    1.0 引言第11页
    1.1 有机荧光探针分子概述第11-17页
        1.1.1 有机荧光分子探针的结构第11-13页
        1.1.2 有机荧光分子探针的识别原理第13-17页
    1.2 基于ICT机理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进展第17-20页
        1.2.1 对汞离子(Hg~(2+))的检测第17-18页
        1.2.2 对爆炸物的检测第18-19页
        1.2.3 对溶液pH的检测第19-20页
    1.3 论文设计思想第20-22页
    参考文献第22-29页
第二章 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第29-46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实验部分第29-31页
        2.2.1 试剂和药品第29页
        2.2.2 实验仪器第29-30页
        2.2.3 合成与表征第30-31页
    2.3 性质研究第31-35页
        2.3.1 测试条件第31-32页
        2.3.2 线性光学性质研究第32-34页
        2.3.3 量子化学计算第34-35页
    2.4 化合物T1和T2在PA识别中的应用第35-43页
        2.4.1 主要试剂和方法第35页
        2.4.2 化合物T1和T2对PA的选择性识别第35-37页
        2.4.3 化合物T1和T2对PA的荧光滴定第37-42页
        2.4.4 干扰实验第42-43页
    2.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第三章 吡啶类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第46-72页
    3.1 引言第46页
    3.2 实验部分第46-49页
        3.2.1 试剂和药品第46-47页
        3.2.2 实验仪器和方法第47页
        3.2.3 合成与表征第47-49页
    3.3 化合物T3在Hg(Ⅱ)识别中的应用第49-56页
        3.3.1 主要试剂和方法第49页
        3.3.2 化合物T3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识别第49-50页
        3.3.3 化合物T3与Hg(Ⅱ)的滴定实验第50-51页
        3.3.4 化合物T3对Hg(Ⅱ)的配位模式和配位常数研究第51-53页
        3.3.5 化合物T3与Hg(Ⅱ)作用的可逆性第53页
        3.3.6 化合物T3对Hg(Ⅱ)的干扰实验第53-54页
        3.3.7 化合物T3对Hg(Ⅱ)的pH第54-55页
        3.3.8 化合物T3对Hg(Ⅱ)的核磁滴定第55-56页
    3.4 化合物T4在PA识别中的应用第56-68页
        3.4.1 主要试剂和方法第56-57页
        3.4.2 化合物T4对PA的选择性识别第57-58页
        3.4.3 化合物T4对PA的滴定第58-62页
        3.4.4 化合物T4与PA作用的晶体解析第62-65页
        3.4.5 化合物T4对PA的核磁滴定第65-67页
        3.4.6 量子化学计算第67页
        3.4.7 pH滴定第67-68页
    3.5 本章小结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第四章 喹哪啶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第72-95页
    4.1 引言第72页
    4.2 实验部分第72-75页
        4.2.1 试剂和药品第72页
        4.2.2 实验仪器和方法第72-73页
        4.2.3 合成与表征第73-75页
    4.3 化合物的线性光学性质研究第75-79页
        4.3.1 测试条件第75-79页
    4.4 化合物在PA传感中的应用第79-84页
        4.4.1 主要试剂和方法第79页
        4.4.2 化合物T5,T6和T7对PA的选择性识别第79-80页
        4.4.3 化合物T5和T6对PA的滴定实验第80-82页
        4.4.4 干扰实验第82-83页
        4.4.5 量子化学计算第83-84页
    4.5 离子调控第84-92页
        4.5.1 合成与红外表征第84-85页
        4.5.2 固体粉末荧光测试第85-86页
        4.5.3 晶体结构第86-92页
    4.6 本章小结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5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95-97页
    5.1 全文总结第95-96页
    5.2 展望第96-97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湿地型燃料电池耦合生物膜电极法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特性
下一篇:中职化工工艺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