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河北省献县XX小学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问题的缘由 | 第10-12页 |
1.1.1 素质教育的需要 | 第10页 |
1.1.2 教育城乡一体化的需要 | 第10-11页 |
1.1.3 创设高效课堂的需要 | 第11页 |
1.1.4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需要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文献法 | 第14页 |
1.3.2 案例分析法 | 第14-15页 |
1.3.3 问卷调查法 | 第15页 |
1.3.4 访谈法 | 第15页 |
1.3.5 经验总结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2.1.1 趣味 | 第16页 |
2.1.2 课堂 | 第16页 |
2.1.3 趣味教学 | 第16-17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2.2.1 多元智能理论 | 第17页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7-18页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数学课堂趣味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 第19-24页 |
3.1 对于学生的调查问卷 | 第19-22页 |
3.2 与一线教师的访谈 | 第22-23页 |
3.3 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23-24页 |
第四章 趣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教育者的要求 | 第24-31页 |
4.1 趣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4.1.1 教学过度的形式化 | 第24-25页 |
4.1.2 课堂组织缺乏有序性 | 第25-26页 |
4.1.3 课堂成为了“小明星”的舞台 | 第26页 |
4.1.4 教师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智慧 | 第26-28页 |
4.2 趣味教学对教育者的要求 | 第28-31页 |
4.2.1 教师要建立起新型师生关系 | 第28页 |
4.2.2 教师要追求教学自由与学习自由 | 第28-29页 |
4.2.3 教师要转变教材观念 | 第29页 |
4.2.4 教师要具备监控课堂的能力 | 第29-31页 |
第五章 数学趣味教学的设计要求 | 第31-37页 |
5.1 教学对象分析 | 第31-32页 |
5.1.1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 | 第31页 |
5.1.2 全面了解教学对象的学情 | 第31-32页 |
5.2 教学内容分析 | 第32-34页 |
5.2.1 要注重趣味性、新颖性,拥有数学味 | 第32-33页 |
5.2.2 内容应体现问题性 | 第33-34页 |
5.3 教学过程分析 | 第34-37页 |
5.3.1 教学的形式应具有开放性 | 第34-35页 |
5.3.2 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 第35-37页 |
第六章 提高数学课堂趣味性的手段 | 第37-45页 |
6.1 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 | 第37-41页 |
6.1.1 借助生活背景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 | 第37-38页 |
6.1.2 借助故事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 第38-39页 |
6.1.3 借助新旧知识的关系与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 第39页 |
6.1.4 借助游戏活动创设轻松的教学情境 | 第39-40页 |
6.1.5 借助多媒体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 | 第40-41页 |
6.2 使用修辞手法来提高趣味性 | 第41-45页 |
6.2.1 比喻——变抽象为具体 | 第41-42页 |
6.2.2 拟人——变枯燥为思考 | 第42-43页 |
6.2.3 夸张——变平淡为矛盾 | 第43-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一) | 第49-51页 |
附录(二)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