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器乐理论与演奏法论文--键盘、簧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钢琴论文

湖南民间音乐钢琴改编曲的创作特点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0页
    一、选题的缘由与意义第8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 湖南民间音乐钢琴改编曲第10-17页
    1.1 钢琴改编曲概述第10页
    1.2 中国民间音乐钢琴改编曲的发展第10-12页
        1.2.1 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末第11页
        1.2.2 20 世纪70年代末至今第11-12页
    1.3 中国民间音乐钢琴改编曲的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第12-13页
    1.4 湖南民间音乐钢琴改编曲概述第13-17页
        1.4.1 湖南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及特色文化第13页
        1.4.2 湖南地区民间音乐第13-15页
        1.4.3 湖南民间音乐钢琴改编作品第15-17页
2 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末湖南民间音乐钢琴改编曲的创作特点第17-33页
    2.1 代表作品简介第18-19页
        2.1.1 奚其明《湖南花鼓》第18页
        2.1.2 王建中《浏阳河》第18-19页
    2.2 作品本体分析第19-29页
        2.2.1 音乐结构上的处理与材料发展手法第19-24页
        2.2.2 调式调性的运用及布局第24-25页
        2.2.3 和声技法的运用第25-29页
    2.3 作品中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第29-32页
        3.3.1 作品对唱腔音调的运用第29-31页
        3.3.2 作品对传统乐器的模仿第31-32页
    2.4 小结第32-33页
3 20 世纪70年代末至今湖南民间音乐钢琴改编曲的创作特点第33-65页
    3.1 代表作品简介第33-34页
        3.1.1 谭盾《看戏》第33-34页
        3.1.2 谭盾《忆》第34页
    3.2 作品本体分析第34-56页
        3.2.1 音乐结构上的处理与材料发展手法第34-49页
        3.2.2 调式调性的运用及布局第49-50页
        3.2.3 和声技法的运用第50-53页
        3.2.4 复调的运用第53-56页
    3.3 作品中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第56-63页
        3.3.1 湖南花鼓戏唱腔第56-57页
        3.3.2 《看戏》中湖南花鼓戏的语言第57页
        3.3.3 对中国民族、民间乐器的模仿第57-61页
        3.3.4 对湖南民歌的引用第61-63页
    3.4 小结第63-65页
4 湖南民间音乐钢琴改编曲创作特点对其演奏与教学的意义第65-67页
    4.1 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末第65页
    4.2 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第65-67页
结语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车载火炮性能测试系统及抗振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三维扫描仪的逆向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