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2 庄河隧道工程地质情况 | 第14-18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4页 |
2.2 地质概况 | 第14-18页 |
2.2.1 自然地理 | 第14页 |
2.2.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15页 |
2.2.3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5-16页 |
2.2.4 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 | 第16-18页 |
3 监控量测 | 第18-31页 |
3.1 必测项目 | 第18-24页 |
3.1.1 洞内外观察 | 第18-19页 |
3.1.2 拱顶下沉及净空收敛量测 | 第19-22页 |
3.1.3 浅埋段地表沉降量测 | 第22-24页 |
3.2 选测项目 | 第24-26页 |
3.2.1 围岩压力(围岩与初期支护、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 | 第24页 |
3.2.2 钢架内力 | 第24-25页 |
3.2.3 二次衬砌内力 | 第25页 |
3.2.4 围岩内部位移 | 第25-26页 |
3.2.5 锚杆轴力 | 第26页 |
3.3 庄河隧道监控量测成果 | 第26-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超前地质预报 | 第31-47页 |
4.1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 第31-38页 |
4.1.1 地质调查法 | 第31-32页 |
4.1.2 超前钻探法 | 第32页 |
4.1.3 物探法 | 第32-37页 |
4.1.4 超前导坑法 | 第37-38页 |
4.2 庄河隧道TST法超前地质预报成果 | 第38-42页 |
4.3 庄河隧道雷达法超前地质预报成果 | 第42-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