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乌鲁木齐绕城高速公路下伏倾斜煤层采空区稳定性分析与处治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地表变形评价标准研究现状第12页
        1.2.3 采空区处治技术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4 采空区注浆效果检测技术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5 存在问题第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5-16页
    1.4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二章 依托工程概况第17-23页
    2.1 总体概况第17-18页
    2.2 地质概况第18-20页
        2.2.1 地形地貌第18页
        2.2.2 地质条件第18-19页
        2.2.3 水文条件第19页
        2.2.4 煤层分布情况第19-20页
    2.3 煤田采空区情况第20页
        2.3.1 众兴二矿开采情况第20页
        2.3.2 煤层顶底板围岩第20页
        2.3.3 采空区顶板管理情况第20页
    2.4 煤矿预留安全煤柱情况第20-21页
    2.5 采空区开采煤层及预留安全煤柱空间位置关系第21页
    2.6 本章小结第21-23页
第三章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第23-52页
    3.1 概述第23页
    3.2 地表稳定性分析第23-27页
        3.2.1 倾斜煤层岩层移动模式第23-24页
        3.2.2 岩层移动对地表影响第24页
        3.2.3 不同岩层移动模式下地表稳定性评价第24-27页
    3.3 地表沉降变形量预计第27-34页
        3.3.1 概率积分法计算原理第27-31页
        3.3.2 依托工程计算第31-34页
    3.4 安全煤柱对道路稳定性影响分析第34-38页
        3.4.1 道路应设保护煤柱边界计算第34-36页
        3.4.2 图解法对煤柱稳定性评价第36-38页
    3.5 依托工程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第38-48页
        3.5.1 本构模型的选取第38页
        3.5.2 数值计算中的基本假设第38-39页
        3.5.3 地质参数的选取第39页
        3.5.4 模型的建立及边界条件第39-41页
        3.5.5 计算过程第41页
        3.5.6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41-48页
    3.6 稳定性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第48-50页
    3.7 场地适应性评价第50页
    3.8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采空区处治技术第52-70页
    4.1 概述第52页
    4.2 依托工程处治方案选择第52-53页
    4.3 依托工程处治技术数值模拟第53-69页
        4.3.1 构建计算模型第53-57页
        4.3.2 注浆深度对处治效果影响第57-60页
        4.3.3 注浆宽度对处治效果影响第60-64页
        4.3.4 注浆孔间距对处治效果影响第64-68页
        4.3.5 注浆深度、注浆宽度、注浆孔间距的确定第68-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现场实施及注浆效果评价第70-80页
    5.1 现场实施第70-74页
        5.1.1 钻孔施工第70-71页
        5.1.2 注浆施工第71-74页
    5.2 注浆效果评价第74-79页
        5.2.1 质量检测方法第74-75页
        5.2.2 检测结果分析评价第75-79页
    5.3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80-82页
    6.1 主要结论第80-81页
    6.2 建议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枸杞叶总黄酮对UVB照射致无毛小鼠皮肤光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
下一篇:非金属催化剂上低碳烷烃催化转化制烯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