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表 | 第7-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0页 |
1.1 枸杞产地及地理分布 | 第11页 |
1.2 枸杞叶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 第11-12页 |
1.3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2-14页 |
1.3.1 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 | 第12-13页 |
1.3.2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 第13-14页 |
1.3.3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 | 第14页 |
1.4 紫外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 第14-16页 |
1.4.1. 太阳红斑一日光烧伤 | 第15页 |
1.4.2. 皮肤晒黑色素沉着 | 第15页 |
1.4.3 皮肤光敏反应 | 第15-16页 |
1.4.4 皮肤光老化 | 第16页 |
1.4.5 皮肤癌的形成 | 第16页 |
1.5 紫外线的防护 | 第16-18页 |
1.5.1 化学防晒剂 | 第16-17页 |
1.5.2 物理防晒剂 | 第17页 |
1.5.3 天然防晒剂 | 第17-18页 |
1.6 选题的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建立无毛小鼠急性紫外损伤模型 | 第20-22页 |
2.1 材料 | 第20页 |
2.1.1 仪器设备 | 第20页 |
2.1.2 试剂 | 第20页 |
2.2 方法 | 第20-22页 |
2.2.1 枸杞叶总黄酮乳膏的配制 | 第20页 |
2.2.2 小鼠脱毛 | 第20-21页 |
2.2.3 动物分组 | 第21页 |
2.2.4 紫外灯箱的制作 | 第21页 |
2.2.5 建立小鼠皮肤紫外损伤模型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枸杞叶总黄酮对UVB照射致小鼠皮肤急性损伤后体重以及皮肤外观的影响 | 第22-25页 |
3.1 仪器 | 第22页 |
3.2 方法 | 第22页 |
3.2.1 小鼠体重的测量 | 第22页 |
3.2.2 小鼠背部皮肤的评分 | 第22页 |
3.3 结果 | 第22-25页 |
3.3.1 小鼠体重变化分析 | 第22-23页 |
3.3.2 小鼠皮肤外观变化及其评分 | 第23-25页 |
第四章 枸杞叶总黄酮对UVB照射致小鼠皮肤急性损伤后皮肤最小红斑量(MED)的影响 | 第25-27页 |
4.1 仪器 | 第25页 |
4.2 方法 | 第25页 |
4.3 结果 | 第25-27页 |
第五章 枸杞叶总黄酮对UVB照射致小鼠皮肤急性损伤后皮肤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 | 第27-30页 |
5.1 仪器与试剂 | 第27页 |
5.1.1 设备 | 第27页 |
5.1.2 试剂 | 第27页 |
5.2 方法 | 第27-28页 |
5.2.1 取材 | 第27页 |
5.2.2 石蜡切片 | 第27-28页 |
5.2.3 H.E染色 | 第28页 |
5.3 结果 | 第28-30页 |
第六章 枸杞叶总黄酮对UVB照射致小鼠皮肤急性损伤后皮肤抗氧化酶活性以及MDA、Hyp含量的影响 | 第30-36页 |
6.1 设备与试剂 | 第30页 |
6.1.1 设备 | 第30页 |
6.1.2 试剂 | 第30页 |
6.2 方法 | 第30页 |
6.2.1 10%皮肤组织匀浆的制备 | 第30页 |
6.2.2 皮肤组织样本水解 | 第30页 |
6.2.3 测定皮肤组织中各项生化指标 | 第30页 |
6.3 结果 | 第30-36页 |
6.3.1 SOD的活性 | 第31-32页 |
6.3.2 MDA含量 | 第32-33页 |
6.3.3 GSH-Px的测定 | 第33-34页 |
6.3.4 CAT的活性 | 第34-35页 |
6.3.5 Hyp的含量 | 第35-36页 |
第七章 讨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作者简历 | 第42-4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