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2-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三峡库区消落带特征 | 第13-16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1.5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6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27-32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7-29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0-32页 |
3 杉木溪自然恢复消落带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关系 | 第32-49页 |
3.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3.2 杉木溪消落带土壤种子库数量分布的空间特征 | 第33-35页 |
3.3 杉木溪消落带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 | 第35-38页 |
3.4 杉木溪消落带土壤种子库植物种类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38-40页 |
3.5 杉木溪消落带地上植被特征分析 | 第40-43页 |
3.6 杉木溪消落带土壤种子库与地表植被的相似性 | 第43-45页 |
3.7 讨论 | 第45-49页 |
4 石宝寨人工恢复消落带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关系 | 第49-62页 |
4.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4.2 石宝寨消落带土壤种子库数量分布的空间特征 | 第50-52页 |
4.3 石宝寨消落带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 | 第52-54页 |
4.4 石宝寨消落带地上植被物种组成特征 | 第54-56页 |
4.5 石宝寨消落带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关系 | 第56-59页 |
4.6 讨论 | 第59-62页 |
5 香溪河消落带不同恢复模式下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关系 | 第62-70页 |
5.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5.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 | 第63-65页 |
5.3 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种子库的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 | 第65-66页 |
5.4 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种子库的数量特征 | 第66-67页 |
5.5 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种子库与地表植被的相似性 | 第67-68页 |
5.6 讨论 | 第68-7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0-7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4页 |
后记 | 第84-85页 |
附录 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著 | 第85-86页 |
附录 2:实验相关照片 | 第86-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