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机构和团体论文

国家实验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初探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5页
        1.2.1 国立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第11-12页
        1.2.2 国家实验室的相关研究第12-13页
        1.2.3 行动者网络的相关研究第13-14页
        1.2.4 文献综评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5-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2章 国家实验室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第18-34页
    2.1 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第18-21页
        2.1.1 以实验装置聚集为核心的实验室扩张第18-19页
        2.1.2 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的组织管理方式第19-20页
        2.1.3 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与区域环境的互动第20-21页
    2.2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第21-25页
        2.2.1 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缘起第21-23页
        2.2.2 国家目标转变与实验室方向调整第23-24页
        2.2.3 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与其它角色的共生关系第24-25页
    2.3 中国国立研究机构的历史沿革第25-33页
        2.3.1 中国国立科学技术研机构的早期发展第25-27页
        2.3.2 面向经济建设战略下的国家级研究机构第27-30页
        2.3.3 中国国家实验室的初步探索第30-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的理论初探第34-46页
    3.1 国家实验室的共性与中国语境第34-37页
        3.1.1 关于国家实验室概念的界说第34-35页
        3.1.2 特定政策语境下的国家实验室第35-37页
    3.2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概念与方法第37-39页
        3.2.1 主要概念第37-38页
        3.2.2 关系性思维第38-39页
    3.3 作为行动者网络的国家实验室第39-45页
        3.3.1 构成国家实验室的行动者第39-40页
        3.3.2 行动者的目标及其转译第40-43页
        3.3.3 国家实验室应有的功能第43-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哈长”地区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思考与建议第46-59页
    4.1 作为国家战略的哈长城市群第46-48页
        4.1.1 哈长城市群概念的提出第46-47页
        4.1.2 哈长城市群面临的区域性问题第47-48页
        4.1.3 哈长城市群建设的战略意义第48页
    4.2 哈长城市群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必要与可能第48-54页
        4.2.1 战略定位与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第48-49页
        4.2.2 科技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出路第49-50页
        4.2.3 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可能与意义第50-54页
    4.3 关于哈长城市群国家实验室建设政策建议第54-57页
        4.3.1 辨识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战略机遇第54-55页
        4.3.2 依靠现有科技基础建设多学科跨部门资源共享平台第55-56页
        4.3.3 围绕大科学装置打造国际化科研特区和生活社区第56-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种子库的形成特征及其对植被恢复的作用
下一篇:接触式超声在机自动测厚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