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不公平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情绪耗竭的中介效应与认同的调节效应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3页 |
| 1.4 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8页 |
| 2.1 反生产行为 | 第15-18页 |
| 2.1.1 概念界定 | 第15页 |
| 2.1.2 反生产行为的维度划分 | 第15-16页 |
| 2.1.3 反生产行为的产生原因 | 第16-17页 |
| 2.1.4 反生产行为的前因变量 | 第17-18页 |
| 2.1.5 反生产行为的结果变量 | 第18页 |
| 2.2 顾客不公平 | 第18-20页 |
| 2.2.1 概念界定 | 第18页 |
| 2.2.2 顾客不公平的分类 | 第18-19页 |
| 2.2.3 顾客不公平的产生原因 | 第19页 |
| 2.2.4 顾客不公平的影响 | 第19-20页 |
| 2.3 顾客不公平与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关系 | 第20-26页 |
| 2.3.1 资源保存理论 | 第20-21页 |
| 2.3.2 情绪耗竭 | 第21-23页 |
| 2.3.3 组织认同与职业认同 | 第23-26页 |
| 2.4 文献述评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研究假设 | 第28-33页 |
| 3.1 概念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28页 |
| 3.2 研究假设 | 第28-33页 |
| 3.2.1 顾客不公平与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关系 | 第28-30页 |
| 3.2.2 情绪耗竭的中介作用 | 第30-31页 |
| 3.2.3 组织认同与职业认同的调节作用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33-38页 |
| 4.1 数据收集 | 第33-34页 |
| 4.1.1 样本选取 | 第33-34页 |
| 4.1.2 调研过程 | 第34页 |
| 4.2 变量测量 | 第34-36页 |
| 4.2.1 问卷设计 | 第34页 |
| 4.2.2 测量量表 | 第34-36页 |
| 4.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6-38页 |
| 4.3.1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36页 |
| 4.3.2 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检验 | 第36-38页 |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38-47页 |
| 5.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 第38-40页 |
| 5.2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40-42页 |
| 5.2.1 顾客不公平量表 | 第40页 |
| 5.2.2 员工反生产行为量表 | 第40-41页 |
| 5.2.3 情绪耗竭量表 | 第41页 |
| 5.2.4 组织认同量表 | 第41-42页 |
| 5.2.5 职业认同量表 | 第42页 |
| 5.3 研究假设检验 | 第42-47页 |
| 5.3.1 顾客不公平与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关系 | 第43页 |
| 5.3.2 情绪耗竭的中介效应 | 第43-44页 |
| 5.3.3 组织认同和职业认同的调节效应 | 第44-47页 |
| 第六章 结果讨论 | 第47-50页 |
| 6.1 实证结果讨论 | 第47-48页 |
| 6.1.1 顾客不公平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 | 第47页 |
| 6.1.2 情绪耗竭的中介效应 | 第47-48页 |
| 6.1.3 组织认同和职业认同的调节效应 | 第48页 |
| 6.2 理论启示 | 第48-49页 |
| 6.3 现实启示 | 第49-50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50-52页 |
| 7.1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附录 | 第59-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