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5页 |
1.1 介孔炭材料简介 | 第10-16页 |
1.1.1 介孔炭材料 | 第11-12页 |
1.1.2 碳化物衍生碳 | 第12-15页 |
1.1.3 其他碳质材料 | 第15-16页 |
1.2 金属离子选择性分离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2.1 放射性金属离子分离方法 | 第16-18页 |
1.2.2 吸附剂设计与常见吸附剂作用方式 | 第18-20页 |
1.3 碳质材料主要改性方法 | 第20-23页 |
1.3.1 氧化表面改性 | 第21页 |
1.3.2 卤化反应 | 第21页 |
1.3.3 接枝表面改性 | 第21-23页 |
1.3.4 酸碱表面改性 | 第23页 |
1.4 论文研究意义与主要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2章 介孔炭材料制备及丙胺化改性 | 第25-40页 |
2.1 本章引论 | 第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2.1 使用化学试剂 | 第25-26页 |
2.2.2 介孔炭(CMK-3)的制备 | 第26页 |
2.2.3 CMK-3 的APTES改性 | 第26-27页 |
2.3 主要使用仪器与操作方法 | 第27-28页 |
2.3.1 热处理设备 | 第27页 |
2.3.2 材料表征技术 | 第27-28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8-38页 |
2.4.1 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计算对于接枝结果预测 | 第28-38页 |
2.5 本章结论 | 第38-40页 |
第3章 碳化物衍生碳的制备及丙胺化改性 | 第40-48页 |
3.1 本章引论 | 第4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3.2.1 CDC的制备 | 第40-41页 |
3.2.2 介孔炭材料的氧化 | 第41页 |
3.2.3 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CDC的改性 | 第41页 |
3.2.4 XRD结果分析 | 第41页 |
3.2.5 SEM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3.3.1 氮气吸脱附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3.3.2 胺丙基三甲氧硅烷改性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改性CMK-3 与CDC对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 | 第48-59页 |
4.1 本章引论 | 第4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8-50页 |
4.2.1 不同p H值的吸附含量测量实验 | 第48-49页 |
4.2.2 吸附时间对吸附含量实验设计 | 第49页 |
4.2.3 固液比对吸附含量实验 | 第49-50页 |
4.2.4 吸附与解吸实验 | 第50页 |
4.3 主要使用试剂 | 第50-51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51-57页 |
4.4.1 CMK3APTES吸附结果 | 第51-54页 |
4.4.2 CDC-APTES吸附结果 | 第54-57页 |
4.5 实验结论 | 第57-5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9-61页 |
5.1 本章引论 | 第59页 |
5.2 本文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5.3 介孔炭材料与碳化物衍生碳吸附的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