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中吸压组合式散料系统的方案设计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散料系统简介 | 第15-18页 |
1.2.1 散料系统输送方式 | 第15-16页 |
1.2.2 散料系统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1.2.3 散料系统的分类 | 第17-18页 |
1.3 国内外散料系统发展现状 | 第18-25页 |
1.3.1 散料输送理论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2 散料系统发展现状 | 第21-25页 |
1.4 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5-26页 |
1.4.1 主要研究思路 | 第25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2章 散料输送的基础理论 | 第27-37页 |
2.1 气固两相流中颗粒的受力 | 第27-31页 |
2.1.1 单个颗粒受到的拖曳力 | 第27页 |
2.1.2 颗粒群的运动阻力和沉降速度 | 第27-28页 |
2.1.3 颗粒受到的其他作用力 | 第28-31页 |
2.2 气固两相流主要流动特征参数 | 第31-32页 |
2.3 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 第32-35页 |
2.3.1 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的方法 | 第32-33页 |
2.3.2 气固两相流的基本方程 | 第33-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吸压组合式散料系统方案设计 | 第37-67页 |
3.1 正压式散料系统简介 | 第38-47页 |
3.1.1 散料系统构成 | 第38-45页 |
3.1.2 散料输送工作流程 | 第45页 |
3.1.3 散料输送控制系统 | 第45-47页 |
3.2 吸压组合式散料系统方案设计 | 第47-62页 |
3.2.1 散料系统构成 | 第48-53页 |
3.2.2 散料输送工作原理与流程 | 第53-55页 |
3.2.3 散料输送自动控制系统 | 第55-61页 |
3.2.4 特殊要求 | 第61-62页 |
3.3 吸压组合式散料系统优势 | 第62-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散料系统进灰工况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 | 第67-85页 |
4.1 浓相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模型 | 第67-68页 |
4.2 复载罐进灰工况数值模拟 | 第68-73页 |
4.2.1 气固两相的基本参数 | 第68页 |
4.2.2 复载罐几何模型和网格模型 | 第68-69页 |
4.2.3 计算模型设置 | 第69-73页 |
4.3 复载罐进灰工况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73-75页 |
4.3.1 复载罐内颗粒相的运动特性 | 第73-74页 |
4.3.2 复载罐内颗粒相的输送性能分析 | 第74-75页 |
4.4 复载罐进灰工况的输送性能优化 | 第75-83页 |
4.4.1 复载罐进灰工况的输送性能优化方案一 | 第75-78页 |
4.4.2 复载罐进灰工况的输送性能优化方案二 | 第78-81页 |
4.4.3 复载罐进灰工况的输送性能优化结论 | 第81-8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5章 散料系统出灰工况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 | 第85-97页 |
5.1 复载罐出灰工况数值模拟 | 第85-87页 |
5.1.1 复载罐几何模型和网格模型 | 第85-86页 |
5.1.2 计算模型设置 | 第86-87页 |
5.2 复载罐出灰工况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87-90页 |
5.3 缓冲罐输送效率数值模拟 | 第90-92页 |
5.3.1 缓冲罐几何模型和网格模型 | 第90-91页 |
5.3.2 计算模型设置 | 第91-92页 |
5.4 缓冲罐输送效率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92-9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97-99页 |
6.1 结论 | 第97页 |
6.2 展望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详细摘要 | 第106-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