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变形预测与位移速率预警阈值方法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边坡变形预测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边坡预警阈值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2章 边坡变形预测与预警阈值理论及方法 | 第18-24页 |
2.1 边坡变形预测模型理论方法 | 第18-20页 |
2.2 边坡预警阈值理论方法 | 第20-22页 |
2.3 边坡预测预警研究评价 | 第22-24页 |
第3章 基于时序分析法的边坡变形预测模型研究 | 第24-44页 |
3.1 概述 | 第24-25页 |
3.2 边坡预测模型建立的基本理论 | 第25-30页 |
3.2.1 灰色系统理论与GM(1,1) | 第25-28页 |
3.2.2 时间序列分析与ARMA模型 | 第28-30页 |
3.3 建模与实例应用 | 第30-43页 |
3.3.1 实例工程概况 | 第30-31页 |
3.3.2 降雨对边坡变形的影响分析 | 第31-34页 |
3.3.3 趋势项的提取及GM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3.3.4 季节项的提取及ARMA模型的建立 | 第36-41页 |
3.3.5 模型结果分析与评价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基于工程类比法的边坡位移速率预警阈值研究 | 第44-61页 |
4.1 边坡位移速率预警阂值研究方法 | 第44-46页 |
4.1.1 工程类比法的基本原理 | 第44页 |
4.1.2 滑坡变形演化的三阶段规律 | 第44-46页 |
4.2 边坡失稳破坏影响因子分析与权重确定 | 第46-51页 |
4.2.1 边坡失稳破坏影响因子的选取 | 第46-48页 |
4.2.2 边坡失稳破坏影响因子的权重确定 | 第48-51页 |
4.3 典型已滑边坡资料收集与分析 | 第51-59页 |
4.3.1 滑坡资料整理 | 第51-58页 |
4.3.2 滑坡可比度计算 | 第58-59页 |
4.4 边坡预警阈值的判定原则与方法 | 第59-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边坡预警阈值的实例分析 | 第61-70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61-63页 |
5.1.1 工程地质简述 | 第61-62页 |
5.1.2 工程地层构造分布 | 第62-63页 |
5.2 位移速率预警阈值的提出与分析 | 第63-66页 |
5.2.1 布沼坝矿区西帮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63-64页 |
5.2.2 基于工程类比的布沼坝西帮边坡预警阈值 | 第64-66页 |
5.3 数值模拟计算分析 | 第66-69页 |
5.3.1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66-67页 |
5.3.2 模型建立 | 第67-68页 |
5.3.3 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