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2.1 创新扩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创新扩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论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1页 |
1.3.3 论文结构 | 第21-24页 |
第2章 基本理论 | 第24-31页 |
2.1 复杂网络理论 | 第24-28页 |
2.1.1 基本参数 | 第25-26页 |
2.1.2 基础网络模型 | 第26-28页 |
2.2 创新扩散理论 | 第28-31页 |
2.2.1 创新扩散的界定 | 第28-29页 |
2.2.2 创新扩散模型 | 第29-31页 |
第3章 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创新扩散模型的构建 | 第31-36页 |
3.1 社会网络模型的构建 | 第31页 |
3.2 网络节点特征 | 第31-32页 |
3.3 种子节点的选取 | 第32-33页 |
3.4 扩散机制 | 第33-36页 |
第4章 S-W网络上初始种子用户对创新扩散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36-45页 |
4.1 两种不同的传播方式 | 第36-37页 |
4.2 种子节点比例对扩散效果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37-39页 |
4.3 种子节点网络分布模式差异对扩散效果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39-43页 |
4.4 聚类效应、种子节点网络分布模式与创新扩散的仿真分析 | 第43-45页 |
第5章 S-F网络上初始种子用户对创新扩散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45-51页 |
5.1 Hub节点对扩散效果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45-47页 |
5.2 种子节点网络分布模式及其组合模式与扩散的仿真分析 | 第47-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附录1:S-W小世界网络主要编程代码 | 第59-61页 |
附录2:S-F无标度网络主要编程代码 | 第61-64页 |
附录3:MATLAB上扩散机制的主要编程代码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