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1.1 全新世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1.2 洞穴石笋研究气候记录的优势 | 第10-11页 |
1.1.3 论文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2 洞穴石笋气候环境指标的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稳定氧同位素 | 第12-13页 |
1.2.2 稳定碳同位素 | 第13-14页 |
1.2.3 石笋灰度 | 第14-15页 |
1.2.4 石笋微量元素 | 第15-16页 |
1.3 全新世气候事件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7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0-24页 |
2.1 区域概况 | 第20-21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2.1.2 气候特征 | 第20页 |
2.1.3 地质构造 | 第20-21页 |
2.1.4 植被土壤 | 第21页 |
2.2 洞穴概况 | 第21-22页 |
2.3 石笋样品 | 第22-24页 |
第3章 研究方法及实验结果 | 第24-32页 |
3.1 黑风洞HF01的 ~(230)Th年龄 | 第24-26页 |
3.2 石笋生长模型 | 第26-27页 |
3.3 石笋微量元素测试 | 第27页 |
3.4 石笋的稳定同位素测试 | 第27-28页 |
3.5 石笋的灰度分析 | 第28-29页 |
3.6 聚类分析法 | 第29-30页 |
3.7 频谱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第4章 石笋HF01微量元素分析 | 第32-42页 |
4.1 石笋HF01微量元素变化特征 | 第32-34页 |
4.2 石笋Sr/Ca的古气候意义 | 第34-38页 |
4.3 HF01石笋Mn/Ca、Ni/Ca的古气候意义 | 第38-39页 |
4.4 HF01石笋V/Ca、Cr/Ca、Fe/Ca、Cu/Ca的古气候意义 | 第39-4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全新世季风气候变化驱动机制探讨 | 第42-50页 |
5.1 HF01石笋记录的全新世东亚季风演化 | 第42-44页 |
5.2 HF01石笋记录的全新世千年尺度弱季风事件 | 第44-47页 |
5.3 HF01石笋记录的Redfit37谱分析 | 第47-4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结论 | 第50-51页 |
6.2 问题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