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多功能汽油机喷油器驱动系统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动态 | 第10页 |
1.3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任务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喷油器驱动原理及驱动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3-18页 |
2.1 电磁阀式喷油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3-15页 |
2.1.1 轴针式电控喷油器 | 第13页 |
2.1.2 球阀式电控喷油器 | 第13-14页 |
2.1.3 片阀式电控喷油器 | 第14-15页 |
2.2 电磁阀式喷油器驱动方法 | 第15-16页 |
2.2.1 电流式驱动方法 | 第15-16页 |
2.2.2 电压式驱动方法 | 第16页 |
2.3 嵌入式喷油器驱动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6-17页 |
2.3.1 喷油器系统的控制方案 | 第16-17页 |
2.3.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 第17页 |
2.3.3 喷油器驱动系统的构成 | 第1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驱动系统喷油电流控制方法研究 | 第18-25页 |
3.1 PID控制理论 | 第18-20页 |
3.1.1 模拟PID | 第18-19页 |
3.1.2 数字PID控制算法 | 第19-20页 |
3.2 模糊控制技术 | 第20-22页 |
3.2.1 模糊控制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 第20-21页 |
3.2.2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3.3 模糊PID算法 | 第22-24页 |
3.3.1 模糊PID控制的发展 | 第22-23页 |
3.3.2 模糊PID控制结构 | 第23页 |
3.3.3 模糊PID算法流程 | 第23-2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喷油器驱动系统硬件设计 | 第25-35页 |
4.1 喷油器驱动电路形式 | 第25-27页 |
4.2 高、低边驱动电路模块 | 第27-28页 |
4.3 双电源分时控制原理 | 第28-29页 |
4.4 升压电路模块 | 第29-30页 |
4.5 续流回路设计 | 第30-32页 |
4.6 电流采样电路设计 | 第32-33页 |
4.7 CAN通信电路 | 第33-34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五章 驱动系统软件设计及试验 | 第35-57页 |
5.1 嵌入式Linux软件设计 | 第35-38页 |
5.1.1 嵌入式Linux软件架构 | 第35页 |
5.1.2 嵌入式Linux驱动程序 | 第35-37页 |
5.1.3 CAN通信的软件设计 | 第37-38页 |
5.2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第38-44页 |
5.2.1 模糊规则的确定 | 第39-41页 |
5.2.2 PID参数初始值的确定 | 第41页 |
5.2.3 高速电磁阀数学模型 | 第41-43页 |
5.2.4 模糊PID控制算法仿真 | 第43-44页 |
5.3 喷油驱动器软硬件协调控制 | 第44-48页 |
5.3.1 GDI喷油驱动协调控制 | 第44-46页 |
5.3.2 PFI电流型喷油驱动协调控制 | 第46-48页 |
5.3.3 PFI电压型喷油驱动协调控制 | 第48页 |
5.4 短路、断路识别设计 | 第48-49页 |
5.5 PC通信软件设计 | 第49-50页 |
5.6 喷油驱动试验 | 第50-54页 |
5.6.1 PFI电压型喷油器喷油试验 | 第50-51页 |
5.6.2 PFI电流型喷油器喷油试验 | 第51-52页 |
5.6.3 GDI喷油试验 | 第52-54页 |
5.7 控制算法验证 | 第54-56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8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57页 |
6.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