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水稻NAC家族逆境相关基因的功能鉴定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写名词表第13-14页
1 前言第14-57页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第14页
    1.2 文献综述第14-56页
        1.2.1 植物对非生物逆境的应答反应第14-22页
        1.2.2 NAC转录因子研究进展第22-46页
        1.2.3 活性氧类物质(ROS)在非生物逆境应答中的作用第46-51页
        1.2.4 miRNA及其靶基因在非生物逆境应答中的作用第51-56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56-5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7-76页
    2.1 水稻材料和来源第57页
    2.2 实验所用菌株、载体和感受态细胞第57-58页
    2.3 候选基因的选择第58-59页
    2.4 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第59-63页
        2.4.1 转化载体的构建第59-62页
        2.4.2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稳定遗传转化第62-63页
    2.5 水稻基因组DNA的抽提和T-DNA插入突变体基因型鉴定第63页
    2.6 用于建立内源基因表达谱的水稻材料准备第63-64页
    2.7 基因表达分析第64-65页
        2.7.1 RNA的抽提和Northern杂交第64页
        2.7.2 反转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第64页
        2.7.3 全基因组芯片分析第64-65页
    2.8 转基因植株和突变体苗期材料的抗逆表型鉴定第65-66页
        2.8.1 苗期小方盒培养基条件下的逆境表型鉴定第65页
        2.8.2 苗期干旱、高盐、高温和低温胁迫表型鉴定第65-66页
    2.9 转基因植株和突变体成株期干旱胁迫表型鉴定第66-67页
    2.10 水稻抗逆性相关生理指标测定第67-68页
        2.10.1 水稻叶片失水速率测定第67页
        2.10.2 细胞膜透性检测第67页
        2.10.3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第67-68页
        2.10.4 DAB染色检测H_2O_2含量第68页
    2.11 水稻组织ABA含量测定第68-69页
    2.12 组织细胞学实验第69页
        2.12.1 GUS染色第69页
        2.12.2 石蜡切片第69页
    2.13 水稻叶片的透射电镜第69-70页
    2.14 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第70-71页
        2.14.1 水稻原生质体瞬时表达分析第70-71页
        2.14.2 烟草叶片瞬时表达分析第71页
    2.15 酵母细胞中的生化分析第71-73页
        2.15.1 酵母快速转化第71-72页
        2.15.2 酵母中转录激活活性分析第72页
        2.15.3 酵母单杂交分析第72页
        2.15.4 酵母双杂交第72-73页
    2.16 GUS活性的定量测定第73-74页
    2.17 RLM-RACE分析miRNA-RISC切断靶RNA的位点第74-75页
    2.18 OMTN基因miR164靶位点保守性分析第75页
    2.19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5-7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6-142页
    3.1 水稻NAC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6-89页
        3.1.1 水稻NAC蛋白的系统发生分析第76-83页
        3.1.2 水稻NAC蛋白的模体预测分析第83-87页
        3.1.3 水稻NAC蛋白的DNA结合活性分析第87-89页
    3.2 水稻NAC家族基因的表达分析第89-93页
        3.2.1 水稻NAC家族基因的启动子顺式调控元件分析第89-90页
        3.2.2 水稻NAC家族基因的逆境表达谱分析第90-93页
    3.3 候选基因的载体构建、遗传转化和检测以及突变体材料的获得第93-96页
        3.3.1 候选基因的载体构建和遗传转化第93页
        3.3.2 突变体材料的获得和基因型鉴定第93-94页
        3.3.3 转基因材料和突变体材料的分子鉴定第94-96页
    3.4 转基因材料和突变体材料的逆境表型初步筛选第96-98页
    3.5 SN1基因的功能研究第98-121页
        3.5.1 SN1基因的序列分析第98-99页
        3.5.2 SN1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第99-102页
        3.5.3 SN1相关遗传转化材料和突变体材料的获得和分子鉴定第102-103页
        3.5.4 SN1超量表达转基因植株逆境表型分析第103-108页
        3.5.5 SN1 RNAi抑制表达转基因植株的逆境表型分析第108-111页
        3.5.6 SN1超量表达和抑制表达转基因植株中基因表达变化分析第111-112页
        3.5.7 SN1参与ROS代谢调控第112-115页
        3.5.8 SN1能结合下游特定ROS基因的启动子第115-117页
        3.5.9 SN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第117-118页
        3.5.10 SN1与ABA信号转导第118-120页
        3.5.11 SN1互作蛋白筛选第120-121页
    3.6 水稻miR164靶标NAC基因(OMTN)的功能研究第121-142页
        3.6.1 植物中成熟miR164序列分析第121-123页
        3.6.2 水稻中miR164靶基因的预测第123-124页
        3.6.3 OMTN基因的序列分析第124-126页
        3.6.4 OMTN基因的逆境表达谱第126-127页
        3.6.5 OMTN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第127-128页
        3.6.6 OMTN蛋白转录因子基本特征鉴定第128-131页
        3.6.7 OMTN的miR164靶位点的进化保守性分析第131-133页
        3.6.8 OMTN的miR164靶位点的功能分析第133-135页
        3.6.9 OMTN超量表达转基因植株成株期对干旱胁迫敏感性增强第135-137页
        3.6.10 OMTN超量表达转基因植株全基因组芯片分析第137-139页
        3.6.11 OMTN RNAi抑制表达转基因植株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39-142页
4 讨论第142-151页
    4.1 SN1基因功能的探讨第142-144页
        4.1.1 SN1通过调控下游ROS基因的表达来提高水稻对高温的抗性第142页
        4.1.2 SN1的靶基因及其在逆境应答中可能发挥的功能第142-143页
        4.1.3 SN1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对干旱和高温的调控第143页
        4.1.4 SN1介导的非生物逆境应答过程不依赖于ABA途径第143-144页
    4.2 OMTN基因功能探讨第144-147页
        4.2.1 水稻与拟南芥miR164靶基因的比较第144-145页
        4.2.2 OMTN参与水稻的逆境应答和生长发育调控过程第145-146页
        4.2.3 OMTN中miR164识别靶位点在进化中高度保守的生物学意义第146-147页
        4.2.4 miR164及OMTN在水稻抗逆性改良方面的应用前景第147页
    4.3 关于利用NAC基因进行抗逆改良第147-149页
        4.3.1 利用多基因聚合策略取代单基因改良策略第147-148页
        4.3.2 选择合适的启动子第148-149页
        4.3.3 寻找有利的自然变异第149页
    4.4 后续工作设想第149-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72页
附录第172-189页
    附录Ⅰ 引物列表第172-182页
    附录Ⅱ 部分实验的详细操作程序第182-187页
    附录Ⅲ 作者简介第187-189页
致谢第189-190页

论文共1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疑似职业病劳工劳动权利保障探析
下一篇:冀东油田柳102断块特高含水阶段储层测井解释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