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多龙矿集区激电中梯方法有效性评价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地理概况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1.4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完成工作量 | 第14-15页 |
1.6 主要成果 | 第15-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及激电中梯测量成果概况 | 第16-22页 |
2.1 区域地质 | 第16-20页 |
2.1.1 大地构造位置 | 第16-17页 |
2.1.2 地层 | 第17-18页 |
2.1.3 构造 | 第18-19页 |
2.1.4 岩浆岩 | 第19页 |
2.1.5 变质作用 | 第19-20页 |
2.2 区域激电中梯测量测量成果概况 | 第20-22页 |
第3章 波龙矿区激电中梯有效性探讨 | 第22-36页 |
3.1 矿区地质 | 第22-24页 |
3.1.1 地层 | 第22页 |
3.1.2 构造 | 第22-23页 |
3.1.3 岩浆岩 | 第23-24页 |
3.1.4 变质作用 | 第24页 |
3.2 视电阻率、视极化率信息指示性分析 | 第24-29页 |
3.3 波龙矿区激电中梯方法有效性分析 | 第29-36页 |
第4章 多不杂矿区激电中梯有效性探讨 | 第36-51页 |
4.1 矿区地质 | 第36-38页 |
4.1.1 地层 | 第36页 |
4.1.2 构造 | 第36-37页 |
4.1.3 岩浆岩 | 第37-38页 |
4.1.4 变质作用 | 第38页 |
4.2 视电阻率、视极化率信息指示性分析 | 第38-44页 |
4.3 多不杂矿区激电中梯方法有效性分析 | 第44-51页 |
第5章 拿若矿区激电中梯有效性探讨 | 第51-70页 |
5.1 矿区地质 | 第51-54页 |
5.1.1 地层 | 第51页 |
5.1.2 构造 | 第51-52页 |
5.1.3 岩浆岩 | 第52-53页 |
5.1.4 变质作用 | 第53-54页 |
5.2 平面成果信息有效性分析 | 第54-57页 |
5.3 视电阻率、视极化率信息指示性分析 | 第57-62页 |
5.4 拿若矿区激电中梯方法有效性分析 | 第62-70页 |
第6章 研究区激电中梯有效性综合分析 | 第70-80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