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大城市绿带城乡空间演变研究--以石家庄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9-10页
        1.2.2 实践意义第10页
    1.3 相关研究综述第10-14页
        1.3.1 境外研究第10-11页
        1.3.2 国内研究第11-13页
        1.3.3 小结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4-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页
        1.4.2 技术路线第14-17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第17-31页
    2.1 绿带起源与发展第17-24页
        2.1.1 国外绿带实践第17-21页
        2.1.2 国内绿带实践第21-24页
    2.2 绿带的功能与内涵第24-27页
        2.2.1 绿带的概念与内涵第24页
        2.2.2 绿带的功能与构成第24-27页
    2.3 空间子系统演变特征研究第27-29页
        2.3.1 生态空间演变特征研究第27-28页
        2.3.2 游憩空间演变特征研究第28页
        2.3.3 生活空间、生产空间演变特征研究第28-29页
    2.4 对象与数据来源第29-31页
        2.4.1 石家庄绿带发展概况第29-30页
        2.4.2 数据来源第30-31页
第三章 绿带地区空间演变特征第31-45页
    3.1 生态空间演变特征第31-35页
        3.1.1 生态空间总量下降第31-32页
        3.1.2 生态斑块碎化第32-35页
        3.1.3 生态环境脆弱第35页
    3.2 游憩空间演变特征第35-37页
        3.2.1 游憩空间日益增长第35-36页
        3.2.2 游憩空间类型日益多样第36-37页
    3.3 生活空间演变特征第37-40页
        3.3.1 村庄规模日益扩展第37-38页
        3.3.2 村庄建设强度不断上升第38-39页
        3.3.3 公共服务水平相对滞后第39-40页
    3.4 生产空间演变特征第40-43页
        3.4.1 乡村工业用地快速增长第40-43页
        3.4.2 乡村工业效益低下第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绿带空间演变动因第45-53页
    4.1 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第45-47页
        4.1.1 土地成本差距吸引资本向村庄转移第45-46页
        4.1.2 城乡收入差距促进集体土地开发第46-47页
    4.2 城乡规划管理的失控第47-50页
        4.2.1 市县的独立性削弱绿带管控的强度第47-48页
        4.2.2 “经济优先”的考核体制放任生产空间的发展第48-49页
        4.2.3 “重发展轻民生”、“重城市轻农村”的理念导致地区公共服务建设的滞后第49-50页
    4.3 城市休闲游憩的兴起第50-51页
        4.3.1 休闲旅游需求的兴起促进了对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第50页
        4.3.2 旅游需求多元化加速旅游产品多样发展第50-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绿带空间优化策略第53-63页
    5.1 “优一限二兴三”的产业发展第53-54页
        5.1.1 一产、三产融合的产业体系第53页
        5.1.2 严格限制第二产业发展第53-54页
    5.2 自然生态优先的生态建设第54-57页
        5.2.1 与区域格局协调的生态格局第54-55页
        5.2.2 优化地区自然环境的生态化建设第55-56页
        5.2.3 基于生态保护的生态红线划定第56-57页
    5.3 集中集聚集约的城乡发展第57-59页
        5.3.1 引导城镇紧凑发展第57-58页
        5.3.2 促进农村集中布局第58-59页
    5.4 城乡高效公平的设施配套第59-60页
        5.4.1 城乡均等的公共设施配置第59-60页
        5.4.2 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第60页
    5.5 分区分类的空间管控第60-61页
        5.5.1 建设管控导向的空间管制分区第60-61页
        5.5.2 基于土地服务功能的分类引导第61页
    5.6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6.1 主要结论第63-64页
    6.2 展望与不足第64-65页
        6.2.1 研究展望第64页
        6.2.2 研究不足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营造初探
下一篇:槇文彦集群形态理论及其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