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过渡金属(Fe、Co)、氮共掺杂纳米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0页
    1.1 引言第16页
    1.2 氧还原反应及其催化剂第16-17页
    1.3 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17-20页
        1.3.1 过渡金属合金及化合物第17-18页
        1.3.2 非金属元素掺杂碳材料第18-20页
        1.3.3 过渡金属-氮-碳(TM-N-C)第20页
    1.4 TM-N-C催化剂研究进展第20-29页
        1.4.1 过渡金属前驱体第21-26页
        1.4.2 氮及碳前驱体第26页
        1.4.3 热处理条件第26-28页
        1.4.4 活性位点第28-29页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9-30页
        1.5.1 研究意义第29页
        1.5.2 研究内容第29-30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0-40页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30-31页
        2.1.1 实验试剂第30页
        2.1.2 实验仪器第30-31页
    2.2 催化剂制备第31-35页
        2.2.1 Co-N-C催化剂制备第31-33页
        2.2.2 Fe-N-C催化剂制备第33-34页
        2.2.3 Fe-N-C催化剂孔结构调控第34-35页
    2.3 组成与结构分析第35-36页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第35页
        2.3.2 氮气等温吸脱附测试第35页
        2.3.3 X射线衍射(XRD)第35页
        2.3.4 拉曼光谱(Raman)第35页
        2.3.5 热重分析(TGA)第35-36页
        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6页
    2.4 氧还原电催化性能测试第36-40页
        2.4.1 薄膜电极的制备第36-37页
        2.4.2 循环伏安(CV)第37页
        2.4.3 线性扫描伏安(LSV)第37-38页
        2.4.4 计时电流(Chronoamperometry)第38-40页
第三章 Co-N-C催化剂制备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第40-56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维生素B12热分解过程第40-43页
        3.2.1 维生素B12的失重分析第40-41页
        3.2.2 维生素B12热解产物的形貌与结构第41-43页
    3.3 Co-N-C催化剂物性表征第43-49页
        3.3.1 炭载体与Co-N-C催化剂的形貌分析第43-44页
        3.3.2 炭载体与Co-N-C催化剂的孔结构及比表面积分析第44-46页
        3.3.3 炭载体与Co-N-C催化剂的物相及石墨化度第46-48页
        3.3.4 Co-N-C催化剂的表面元素组成及化学状态分析第48-49页
    3.4 Co-N-C催化剂氧还原反应催化性能第49-54页
        3.4.1 氧还原催化活性第49-51页
        3.4.2 电化学稳定性第51-53页
        3.4.3 抗甲醇中毒能力第53-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Fe-N-C催化剂制备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第56-72页
    4.1 引言第56页
    4.2 血晶素热分解过程第56-57页
    4.3 Fe-N-C催化剂的物性表征第57-63页
        4.3.1 形貌分析第57-59页
        4.3.2 物相结构第59-60页
        4.3.3 孔结构及比表面积分析第60-61页
        4.3.4 表面元素组成及化学状态分析第61-63页
    4.4 Fe-N-C催化剂氧还原催化性能第63-69页
        4.4.1 碱性条件下的氧还原性能第64-66页
        4.4.2 酸性条件下的氧还原性能第66-67页
        4.4.3 组成结构对氧还原性能的影响第67-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2页
第五章 Fe-N-C催化剂孔结构调控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第72-86页
    5.1 引言第72页
    5.2 酸洗及二次热处理对氧还原性能的影响第72-79页
        5.2.1 碱性条件下的氧还原性能第72-75页
        5.2.2 酸性条件下的氧还原性能第75-79页
    5.3 酸洗及二次热处理对组成结构的影响第79-85页
        5.3.1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第79-82页
        5.3.2 物相结构及形貌第82-83页
        5.3.3 元素成分及结合态第83-85页
    5.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6页
致谢第96-98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8-100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100-102页
附件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精益生产在D船厂龙门吊车运行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盘锦港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