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1.2.1.1 公募债券“刚性兑付”制度研究 | 第9页 |
1.2.1.2 财务危机的研究 | 第9页 |
1.2.1.3 债券信用评级研究 | 第9-10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点 | 第11-1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页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债券违约现状分析 | 第14-16页 |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4页 |
2.2 债券违约现状分析 | 第14-16页 |
第3章 案例描述 | 第16-18页 |
3.1 天威集团公司概况 | 第16页 |
3.2 事件进程 | 第16-18页 |
第4章 案例分析 | 第18-33页 |
4.1 天威集团债券违约的内部原因分析 | 第18-27页 |
4.1.1 公司战略定位不当 | 第18-19页 |
4.1.2 天威在新能源过度投资 | 第19页 |
4.1.3 资产减值 | 第19-20页 |
4.1.4 天威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 第20-27页 |
4.1.5 内控环节薄弱 | 第27页 |
4.2 天威集团债券违约的外部原因分析 | 第27-29页 |
4.2.1 天威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利 | 第27页 |
4.2.2 政府干预 | 第27-28页 |
4.2.3 信用评级不完善 | 第28-29页 |
4.3 天威债违约与超日债违约比较分析 | 第29-32页 |
4.3.1 盈利与现金流 | 第29-30页 |
4.3.2 资产流动性 | 第30-31页 |
4.3.3 破产重组 | 第31页 |
4.3.4 担保 | 第31-32页 |
4.4 债券违约的经济后果分析 | 第32-33页 |
4.4.1 企业再融资困难 | 第32页 |
4.4.2 债券市场融资影响 | 第32-33页 |
第5章 结论与启示 | 第33-37页 |
5.1 结论 | 第33-34页 |
5.2 启示 | 第34-37页 |
5.2.1 企业投资时,要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 | 第34页 |
5.2.2 企业的成长要注重资产的流动性 | 第34页 |
5.2.3 加强内部控制 | 第34-35页 |
5.2.4 完善证券监管法律制度 | 第35页 |
5.2.5 完善信用评级规范体系的建设 | 第35页 |
5.2.6 规范后续公募债券发行,建立债券违约突发事件应对措施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