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8-9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9-11页 |
中文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1.1 前言 | 第15-16页 |
1.2 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转导机制 | 第16-18页 |
1.3 神经肽S的发现和表达 | 第18-20页 |
1.4 神经肽S受体的表达和功能 | 第20-21页 |
1.4.1 神经肽S受体的表达 | 第20页 |
1.4.2 神经肽S及其受体介导的生理功能 | 第20-21页 |
1.5 GPCR信号偏向性的研究 | 第21-24页 |
1.5.1 G蛋白与β-arrestin之间的偏向性竞争 | 第22-23页 |
1.5.2 G蛋白与G蛋白之间的偏向性竞争 | 第23-24页 |
1.6 前景展望 | 第24-25页 |
1.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人神经肽S受体NPSR的功能性鉴定 | 第26-38页 |
2.1 前言 | 第26-27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2.2.1 材料 | 第27-28页 |
2.2.2 方法 | 第28-30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2.3.1 人NPS通过偶联Gα_s蛋白激活NPSR产生胞内cAMP积累 | 第30-31页 |
2.3.2 人NPS通过偶联Gα_q蛋白激活NPSR产生胞内Ca~(2+) | 第31-33页 |
2.3.3 人NPS通过偶联Gα_s以及Gα_q蛋白激活NPSR产生胞内ERK磷酸化 | 第33-36页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人神经肽S-(1-10)偏向性信号通路的研究 | 第38-49页 |
3.1 前言 | 第38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3.2.1 材料 | 第38-40页 |
3.2.2 方法 | 第40-4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3.3.1 人NPS-(1-10)通过激活NPSR产生偏向于Gα_q信号通路的现象 | 第42-44页 |
3.3.2 人NPS-(1-10)通过偶联Gα_q蛋白激活NPSR产生胞内ERK磷酸化 | 第44-46页 |
3.3.3 人NPS和NPS-(1-10)与NPSR的结合能力一致 | 第46-47页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47-49页 |
第四章 人神经肽S受体偏向性机制的研究 | 第49-61页 |
4.1 前言 | 第49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9-53页 |
4.2.1 材料 | 第49-51页 |
4.2.2 方法 | 第51-53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3-59页 |
4.3.1 人NPS-(1-13)类似物通过偶联Gα_s和Gα_q蛋白激活NPSR产生胞内cAMP积累和Ca~(2+)应答 | 第53-56页 |
4.3.2 人NPS-(1-13)同系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激活胞内ERK磷酸化 | 第56-59页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59-61页 |
第五章 人神经肽S受体天然突变体的功能分析 | 第61-75页 |
5.1 前言 | 第61-62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62-66页 |
5.2.1 材料 | 第62-63页 |
5.2.2 方法 | 第63-66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66-73页 |
5.3.1 NPSR-SNPs克隆载体的构建和膜表达 | 第66-68页 |
5.3.2 NPSR-SNPs与Gα_s和Gα_q蛋白的偶联 | 第68-72页 |
5.3.3 NPSR-SNPs活化后激活细胞内ERK的磷酸化 | 第72-73页 |
5.4 小结与讨论 | 第73-75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75-78页 |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6.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76页 |
6.3 本文的后续研究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附表 本论文相关引物 | 第85-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