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应然性 | 第12-19页 |
(一) 检察公益诉讼有其法理和实践依据 | 第12-14页 |
1. 检察机关是公益保护的适格代表 | 第12-13页 |
2. 符合当今通行的国际司法惯例 | 第13-14页 |
(二) 有效破解当前公益诉讼难题 | 第14-16页 |
1. 公益司法救济现状堪忧 | 第14-15页 |
2. 通过检察公益诉讼实现公益司法救济 | 第15-16页 |
(三) 促进科学发展和推进依法行政 | 第16-19页 |
1. 促进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和公益保护建章立制 | 第16-17页 |
2. 增强监督效力和促进依法行政 | 第17-19页 |
二、检察公益诉讼法律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19-26页 |
(一) 案源不确定和案件管辖原则不明确 | 第19-20页 |
1. 案件范围不确定 | 第19-20页 |
2. 案件管辖原则不明确 | 第20页 |
(二) 案件启动条件不确定和案件办理主体的模糊 | 第20-22页 |
1. 启动条件不确定 | 第20-21页 |
2. 办案主体模糊 | 第21-22页 |
(三) 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模糊和救济对象的错位 | 第22-24页 |
1. 定位立法不明 | 第22-23页 |
2. 司法实践中救济对象的错位 | 第23-24页 |
(四) 检察公益诉讼权责承担的不确定和法律地位冲突 | 第24-26页 |
1. 权责承担的不确定 | 第24页 |
2. 实践中检察机关的法律地位冲突 | 第24-26页 |
三、完善检察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思考 | 第26-38页 |
(一) 明确受案范围和案件管辖原则 | 第26-30页 |
1. 明确案件受案范围 | 第26-29页 |
2. 明确案件的管辖原则 | 第29-30页 |
(二) 确立科学的检察公益诉讼启动条件和办案主体模式 | 第30-31页 |
1. 不以公益受到实际侵害为前提 | 第30页 |
2. 建立案件办理主体的多样性模式 | 第30-31页 |
(三) 明确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定位 | 第31-33页 |
1. 角色定位应当有法可依 | 第31-32页 |
2. 检察公益诉讼定位于监督公权 | 第32-33页 |
(四) 明确检察公益诉讼权责分配和避免公益诉权滥用 | 第33-38页 |
1. 明确权责分配 | 第33-35页 |
2. 对公益诉权必要限制 | 第35-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