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9页 |
1.1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 吡啶类生物碱 | 第13-15页 |
1.3 课题的提出 | 第15-1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9-29页 |
2.1 概述 | 第19-25页 |
2.1.1 羰胺缩合法 | 第19-22页 |
2.1.2 亚甲基缩合法 | 第22-23页 |
2.1.3 消去法 | 第23-24页 |
2.1.4 其他反应 | 第24-25页 |
2.2 2-甲基-6-长链烷基-2,3,4,5-四氢吡啶合成方法的确认 | 第25-27页 |
2.3 总合成路线的确定 | 第27-29页 |
第三章 N-Boc-2-甲基-6-哌啶酮的合成 | 第29-43页 |
3.1 实验试剂、仪器及合成路线 | 第29-31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3.1.3 主要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3. 1.4 N-Boc-2-甲基-6-哌啶酮(5)的总合成路线 | 第31页 |
3.2 戊二酰亚胺的合成过程 | 第31-33页 |
3.2.1 主要化合物 | 第31-32页 |
3.2.2 反应机理 | 第32页 |
3.2.3 戊二酰亚胺(3)的制备 | 第32-33页 |
3.2.4 高分辨质谱分析 | 第33页 |
3.3 2-甲基-6-哌啶酮的合成过程 | 第33-38页 |
3.3.1 主要化合物 | 第33-34页 |
3.3.2 反应机理 | 第34-35页 |
3.3.3 2-甲基-6-哌啶酮(4)的制备 | 第35-36页 |
3.3.4 ~1H-NMR谱解析 | 第36页 |
3.3.5 不同还原剂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 第36-38页 |
3.4 2-甲基-6-哌啶酮的N-Boc保护 | 第38-42页 |
3.4.1 主要化合物 | 第38-39页 |
3.4.2 反应机理 | 第39页 |
3.4.3 N-Boc-2-甲基-6-哌啶酮(5)的制备 | 第39-40页 |
3.4.4 ~1H-NMR谱解析 | 第40页 |
3.4.5 反应条件探索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2-甲基-6-长链烷基-2,3,4,5-四氢吡啶合成 | 第43-55页 |
4.1 实验试剂、仪器及合成路线 | 第43-45页 |
4.1.1 实验试剂 | 第43-44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44页 |
4.1.3 主要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4.1.4 2-甲基-6-长链烷基-2,3,4,5-四氢吡啶的总合成路线 | 第45页 |
4.2 N-Boc-氨基酮的合成 | 第45-50页 |
4.2.1 主要化合物 | 第45-46页 |
4.2.2 反应机理 | 第46-47页 |
4.2.3 N-Boc-氨基酮(6)的制备 | 第47-49页 |
4.2.4 谱图解析 | 第49-50页 |
4.3 2-甲基-6-长链烷基-2,3,4,5-四氢吡啶的合成 | 第50-54页 |
4.3.1 主要化合物 | 第50页 |
4.3.2 反应机理 | 第50-51页 |
4.3.3 Boc的脱去方法 | 第51页 |
4.3.4 2-甲基-6-烷基-2,3,4,5-四氢吡啶(7)的制备 | 第51-53页 |
4.3.5 谱图解析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体外药物活性测试 | 第55-63页 |
5.1 体外抗菌活性测试 | 第55-60页 |
5.1.1 实验菌种及抗菌药物 | 第55-57页 |
5.1.2 体外菌种的抗菌活性测试 | 第57-58页 |
5.1.3 抗菌活性数据分析 | 第58-60页 |
5.2 体外抗原虫活性 | 第60-63页 |
5.2.1 实验原虫及抗原虫药 | 第60-61页 |
5.2.2 体外抗原虫活性测试 | 第61-62页 |
5.2.3 抗原虫活性数据分析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7页 |
6.1 总结 | 第63-64页 |
6.2 展望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89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