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ST-EVI特征空间的江汉平原腹地渍害风险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6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理论与方法 | 第17-25页 |
2.1 地表温度反演 | 第17-18页 |
2.1.1 辐射传输方程法 | 第17页 |
2.1.2 地表比辐射率(ε)的估算 | 第17-18页 |
2.2 植被覆盖度(P_v) | 第18页 |
2.3 植被指数 | 第18-22页 |
2.3.1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 | 第19页 |
2.3.2 抗土壤植被指数(SAVI) | 第19-20页 |
2.3.3 大气阻抗植被指数(ARVI) | 第20-21页 |
2.3.4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 | 第21-22页 |
2.4 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研究 | 第22-23页 |
2.5 小结 | 第23-25页 |
3 实证研究 | 第25-53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5-27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25-26页 |
3.1.2 气候水文 | 第26页 |
3.1.3 地质土壤 | 第26页 |
3.1.4 农业生产 | 第26-27页 |
3.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第27-29页 |
3.2.1 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3.2.2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3.3 大气校正前后反射率波谱对比 | 第29-31页 |
3.4 地物分类 | 第31-35页 |
3.4.1 遥感影像分类 | 第31-34页 |
3.4.2 分类图像精度评价 | 第34-35页 |
3.5 地表温度的反演 | 第35-42页 |
3.5.1 植被指数的计算 | 第35-37页 |
3.5.2 植被覆盖度的计算 | 第37-39页 |
3.5.3 地表比辐射率的估算 | 第39-40页 |
3.5.4 温度为Ts的黑体辐射亮度计算 | 第40-41页 |
3.5.5 地表真实温度反演 | 第41-42页 |
3.6 LST-VI特征空间建立与TVDI的计算 | 第42-46页 |
3.6.1 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特征空间散点图 | 第42-43页 |
3.6.2 干湿边方程的拟合 | 第43-45页 |
3.6.3 TVDI的计算 | 第45-46页 |
3.7 渍害农田的空间分析 | 第46-51页 |
3.7.1 渍害农田的判定 | 第46-47页 |
3.7.2 渍害农田的提取 | 第47-48页 |
3.7.3 渍害农田的空间分布规律 | 第48-51页 |
3.8 小结 | 第51-53页 |
4 讨论 | 第53-56页 |
4.1 研究结果讨论 | 第53-54页 |
4.2 理论和方法讨论 | 第54-5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6-59页 |
5.1 结论 | 第56-57页 |
5.2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硕士期间参加课题与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