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高压阀门启闭装置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多场耦合及优化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3 阀门碰撞强度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高压阀门启闭装置的设计及优化 | 第13-19页 |
2.1 现有启闭装置的介绍 | 第13-14页 |
2.2 基于差速行星齿轮阀门机构的组成及原理介绍 | 第14-17页 |
2.2.1 基于差速行星齿轮阀门机构的组成 | 第14-16页 |
2.2.2 基于差速行星齿轮阀门机构的原理介绍 | 第16-17页 |
2.3 两种方案的利弊分析 | 第17-18页 |
2.3.1 现有启闭装置的利弊分析 | 第17页 |
2.3.2 基于差速行星齿轮阀门机构的利弊分析 | 第17-18页 |
2.4 最优设计方案的确定 | 第18页 |
2.5 本章总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阀体的热应力分析及其优化 | 第19-33页 |
3.1 有限元法和Workbench简介 | 第19-20页 |
3.2 阀体计算的数学模型 | 第20-23页 |
3.2.1 温度场计算模型 | 第20-21页 |
3.2.2 对流换热的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3.2.3 应力场的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3.3 阀体建模及网格划分 | 第23页 |
3.4 温度场分析 | 第23-25页 |
3.5 应力场分析 | 第25-26页 |
3.6 阀体的结构优化 | 第26-32页 |
3.6.1 优化数学模型建立 | 第26-27页 |
3.6.2 阀体的优化模块及流程 | 第27-28页 |
3.6.3 阀体优化变量的确定 | 第28-29页 |
3.6.4 阀体的优化过程及结果 | 第29-3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多场耦合下阀门关闭时的碰撞分析 | 第33-44页 |
4.1 冲击相关理论 | 第33-34页 |
4.2 Workbench/LS—DYN软件介绍 | 第34页 |
4.3 显式时间积分方程 | 第34-36页 |
4.4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6-38页 |
4.5 高温高压复合阀门关闭时的碰撞模拟分析 | 第38-42页 |
4.5.1 物理模型 | 第38-39页 |
4.5.2 锥阀芯杆和阀座模型弹性-刚性碰撞分析 | 第39-41页 |
4.5.3 不均匀撞击下锥阀芯杆最大应力的计算分析 | 第41页 |
4.5.4 锥阀芯杆-阀座模型弹性-弹性碰撞接触分析 | 第41-42页 |
4.5.5 锥阀芯杆和阀座最大应力随着碰撞速度的变化关系 | 第42页 |
4.6 本章总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实验验证 | 第44-49页 |
5.1 转矩测量的三种方法 | 第44页 |
5.2 扭矩测量系统及仪器 | 第44-46页 |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6-48页 |
5.4 本章总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49页 |
6.2 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