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光煤互补系统热力性能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3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9-12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进展调研 | 第13-17页 |
1.2.1 我国太阳能资源 | 第13-14页 |
1.2.2 国内外光热发电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光煤互补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4 光热项目建设必要性 | 第18-20页 |
1.4.1 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需要 | 第18-19页 |
1.4.2 相对落后地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19页 |
1.4.3 促进能源电力结构调整的需要 | 第19-20页 |
1.4.4 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需要 | 第20页 |
1.4.5 促进旅游业发展 | 第20页 |
1.5 TRNSYS软件介绍 | 第20-21页 |
第2章 系统描述 | 第21-26页 |
2.1 燃煤发电系统 | 第21-22页 |
2.2 太阳能系统与锅炉系统的集成 | 第22页 |
2.3 光煤互补系统 | 第22-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光煤互补系统模型建立 | 第26-32页 |
3.1 定日镜场 | 第27-28页 |
3.2 吸热器 | 第28-30页 |
3.3 热力性能指标 | 第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2-42页 |
4.1 光岛设计点 | 第32-33页 |
4.2 光岛性能曲线 | 第33-35页 |
4.3 设计点光煤互补系统性能 | 第35-36页 |
4.4 变工况运行 | 第36页 |
4.5 变工况模拟结果 | 第36-38页 |
4.5.1 熔盐塔进出口温度变化 | 第36-37页 |
4.5.2 锅炉受热面热负荷变化 | 第37-38页 |
4.5.3 供电煤耗变化 | 第38页 |
4.6 典型日和典型年的热力性能 | 第38-40页 |
4.6.1 典型日热力性能 | 第38-39页 |
4.6.2 典型年热力性能 | 第39-4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5章 光岛镜场面积优化 | 第42-46页 |
5.1 镜场面积优化 | 第42-44页 |
5.2 最优镜面面积下系统性能 | 第44-4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46页 |
6.2 下一步工作建议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